中国气象报记者王兵通讯员曹雯
麦浪滚滚,收割机轰鸣,安徽沿淮平原迎来夏粮丰收高潮。6月初,在寿县寿西湖农场的优质小麦基地,上万亩熟透的麦子铺就金色的海洋,几个大型收割机往来作业。
截至6月3日17时,全省已收获小麦.4万亩,进度为88.6%,主产区收获接近尾声。在当下麦收关键期,安徽气象部门与涉农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提供气象信息服务,助力“丰收在望”变成“颗粒归仓”,积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气象服务让麦收吃下“定心丸”
“天气干燥、气温高,霍邱县的小麦收割时间较往年有所提前,从5月17日开始,就从南往北开始收割了。”霍邱县种植业发展局局长徐万华说,该县万亩小麦,预估平均亩产超过公斤,总产量有望突破50万吨。
为切实做好夏收夏种气象服务,安徽省气象局5月16日发布服务方案,从扎实做好决策气象服务、积极开展“直通式”农机手信息服务等5个方面,要求全省气象部门全力以赴做好夏收夏种气象服务工作。
“今天起至23日全省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请抓住晴好天气做好油菜和小麦收晒工作。”5月18日,安徽省气象台通过各种渠道发布了这一消息。气象服务一直保障着安徽大面积机收作业,麦浪化为金*色的麦穗,填满了一辆辆运粮卡车。
进一步深化部门合作,提升农业气象服务质量。5月17日,省气象局联合安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赴凤台县开展小麦田间调查和估产;5月22日,省气象局农业气象中心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农机管理处,双方联合制作“夏收农机服务专家在线”节目,为广大农民朋友就小麦机收工作的相关问题答疑解惑。为 时间掌握夏收夏种进度和天气信息,省农气中心与农机局建立夏收夏种信息共享机制;省农气中心共制作夏收夏种相关气象服务材料37期,其中农业气象情报4期,干旱监测预警4期,土壤水分监测公报12期,重要农气专报17期。
“这两天天气晴热,正适合收割。看这麦子水分,不用烘干可以直接入库。”寿西湖农场场长王国福说着,随手抓起一把麦子,一颗颗麦粒颗粒饱满,呈现淡淡的 色。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江淮大地上。
赤霉病防治助力“虫口夺粮”
截至目前,安徽夏粮收割已是大头落地,夏粮丰收也是铁板钉钉。好的收成,离不开今年全省上下对小麦病虫害防治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对小麦赤霉病等病害的防控力度超过往年。
4月份是安徽小麦赤霉病防控的关键时期。据省植保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省小麦赤霉病自然发病面积约万亩,需实施预防面积约万亩次。小麦赤霉病防治须选择降雨间隙或者抢在雨前施药,对精细化天气预报要求较高。为此,省气象局4月12日进入小麦赤霉病防控气象服务特别工作状态,启动小麦赤霉病防控气象服务,对小麦主产区9市加强中期降水过程的起止时间和降水量预报,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