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管理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管理

一是选择适合当地播种的高产稳产优质小麦品种。根据近年来抗御干旱、冻害、干热风等灾害的经验,选用优种是实现小麦高产的关键,大力推广高产、节水、优质小麦品种。

二是造墒整地,玉米收获后立即进行秸秆还田,可以减少秸秆内糖分损失。还要提高粉碎质量,争取秸秆残体短、碎、散分布均匀;秸秆粉碎后,一定要用重型圆盘耙耙两遍,以进一步切碎秸秆和根茬,耙后要及时深翻和压盖,以碎土保墒,使秸秆、肥料与土壤混合,并分布在3-10厘米的土层中。要做到不漏翻、覆盖严密,以免养分散失。耕后要耙平,以利于播种。种小麦还不旋耕,土壤的耕底层越来越浅,根系营养面积越来越小,更何况小麦的话,分蘖率低,对小麦产量造成很大影响,而且根系也发育不好,受秸秆释放*气危害,造成分蘖少或者不分蘖,次生根少,来年春天麦苗发*、长相差。所以要深耕细耙,做到早、深、净、细、实、平。经验表明,麦田播前耕翻、深松、旋耕并耙压,结合播后镇压,麦苗生长健壮,受旱、受冻程度较轻;反之,秸秆还田地块播前未耕翻、深松、旋耕和耙压,播后也没有镇压,会造成耕层土壤暄松,失墒快,根系受旱受冻,死苗较重。对秸秆还田地块,切碎、撒匀、深埋、压实。对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要深耕或深松一次,耕深25厘米以上,耕后及时耙平压实、踏实土壤。

三是少量施用尿素。加速秸秆的粉碎和防止秸秆在腐熟时与作物争夺养分,造成作物缺肥;玉米秸秆碳氮比为65~85∶1,而适宜微生物活动的碳氮比为25∶1,秸秆还田后土壤中若氮素不足,微生物会与作物争夺氮素,麦苗就会缺氮而*化、瘦弱,生长不良。

四是增加土壤湿度。加速秸秆粉碎后的腐熟。

五是选择小麦 播期。小麦播种过早,容易造成冬前冻害,不利于优质高产;播种过晚,不利于产量的提高。农户播种怕晚了,不管土壤墒情,抢先干播,就浇蒙头水,这样会造成土壤通气不良,萌发缺氧,出苗率差,弱苗率高;冬小麦适时晚播,有利于冬前稳健生长,安全越冬。还要推广种子包衣,强化病虫防控。以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黑穗病、地下害虫为主要防控对象,兼防秋苗期锈病、白粉病和蚜虫。要因地制宜,进行混合拌种,起到“一拌多效”的作用。

六是抓好播种质量。现在小麦播种一般都采取播种机播种,机播背直行匀、下种均匀、播种深浅一致、利于麦苗齐、全、壮。 是推广15-16公分等行距种植,可以增加地面覆盖、减少地面蒸发,具有省水增产的功效。

小麦播种后

遇上连阴天怎么办?

一般来说,一粒小麦种子的萌发不仅需要种子本身的条件,如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而且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等外部条件:1、温度:小麦种子发芽的 温度是1~2℃,最适15~20℃, 30~35℃。在最适温度范围内,小麦种子发育最快,发芽率也 ,而且长出来的麦苗也最健壮。温度过低,不仅出苗时间会大大推迟,并且种子容易感染病害,形成烂籽。2、湿度:小麦播种后,土壤水分不足或过多,都能影响出苗率和出苗整齐度。小麦发芽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因此,在播种前一定要检查土壤墒情。3、空气:小麦种子萌发和出苗都需要有充足的氧气。在土壤粘重、湿度过大、地表板结的情况下,种子往往由于缺乏氧气而不能萌发,即使勉强出苗,生长也很细弱。

连续降雨会对土壤的温度、湿度、透气性等条件造成影响。此时需要做到:1、及时排水。对于没有播种的地块要及时进行放墒整地播种,对已经播种的防止造成渍害。2、加大播量。每亩地增加2-3斤,亩播量 不能超过30斤。 3、选择优良品种。选择播期弹性大的半冬性品种。4、疏松土壤。要在天晴以后破除地块板结,帮助、促进出苗。5、要进行查苗补种。发现有缺苗断垄的,及时补种相同的品种。

扫一扫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gfangzixun.com/afhpz/161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