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是饲料原料中重要的能量原料之一,小麦的浑身都是宝,小麦籽粒在解剖学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皮层、胚乳和胚。皮层包含:果皮,种皮,珠心层,粉糊层,即所谓麸皮,大约占小麦12.5%左右,胚乳:即我们所谓的面粉,占比约85%胚:由胚芽、胚根、胚轴及盾片组成,其中胚芽即饲料中常用的麦胚,含丰富的蛋白质(粗蛋白含量一般在25%以上)和 酸、微生物和脂肪,营养非常丰富,常用作乳猪料原料,占比约2.5%左右。
一、小麦的分类。
按色泽可分为:红小麦、白小麦和混合小麦。
1、红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者红褐色,主要集中在南方,东北以及西北;
2、白小麦:种皮为白色、乳白色或*白色,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尤以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为主;
3、混合小麦:白小麦和红小麦混合。按质粒可分为:软质小麦:粉质率不低于70%,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淀粉含量较高,容重偏低;硬质小麦:角质率不低于70%,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面筋含量较高,容重偏重。
4、粒型分类:虫蚀粒:被虫蛀蚀,伤及胚和胚乳的颗粒;破损粒:压扁,破损,伤及胚和胚乳的颗粒;发芽粒:芽或幼根明显突出种皮,其长度未超过麦粒长度的1/2麦粒且尚有使用价值;黑胚粒:籽粒胚部呈深褐色或黑色的病斑麦粒,由于真菌产生*素;赤霉病粒:受禾谷镰饱霉引起,籽粒皱缩,呈灰白色、呆白色,有的粒面呈紫色或明显的粉红色霉状物,*性大;霉变粒:生霉粒(表面生霉,有使用价值)进一步恶化。
二、小麦的品控标准。
1、感官与质量标准。颗粒完整,色泽一致,无发热变红籽粒;气味正常,无霉味,药味。水分:国标要求冬水分一般不超过12.5%,春小麦不超过13.5%,超过13.5%水分不宜储存。容重:不低于g/l,过筛除尘,净粮入库。不完善粒:包括霉变,病斑,破碎粒,发芽粒,虫蚀粒。霉变2%,病斑粒(黑胚粒4%,赤霉粒2%),发芽粒2%,破损粒4%,虫蚀粒5%。其中发热,霉味,霉变粒和赤霉粒为硬性指标,超过拒收。
2、仓储标准。筒仓清仓频率:每个季度至少一次,仓底锥形部位小麦质量易出现问题,清仓小麦需谨慎使用;通风时机:冬春交季通风,利于干燥和平衡粮温;秋冬交季通风,利于降低粮温,大气湿度较高的季节不宜通风,如果出现粮温异常,通风时间 选择温度较低,例如夜间,必要时进行倒仓,或筒仓粮食循环流动;通风要求:一般粮温高于大气温度6度以上,或者局部粮温过高,同时确保外界空气湿度小于筒仓湿度;定期检测:筒仓温湿度,抽检筒仓小麦水分。
本文来自精益品控企业内训群
作者:于鹏
指导老师:孙国亮
声明:本篇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后台留言或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推荐
5个最常见的生物安全错误
干货!非常规饲料原料使用浅析
欧洲农场的生物安全措施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讨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