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说法。正气就是孩子的“防御卫士”。很多孩子,到了秋冬,寒风一吹,一些正气不足的孩子就开始生病了。鼻炎发作,咳嗽也随之而来。
帮孩子补气,我在临床上经常会使用黄芪。它性微温,归脾、肺经,为补气要药。孩子正气不足时,可补肺气固表,增强抵御外邪的能力,有补脾气助运化,改善体质,减少生病几率。
黄芪不单单有补气的效果,如果搭配得当,还能发挥出更厉害的作用。
黄芪巧搭配,功效翻10倍补气不上火:黄芪+麦冬
黄芪补气,麦冬滋阴。二者搭配在一起,气阴双补,使补气的过程补上火,适合气虚易燥的孩子。
止虚汗:黄芪+浮小麦
黄芪与浮小麦配合,对于气虚多汗者效果明显,能有效止住虚汗。
气血双补:黄芪+当归
黄芪补气,当归养血,二者搭配,相辅相成,黄芪补气促当归养血,当归养血能滋养起的化生。
健脾益气:黄芪+白术
白术健脾养气、燥湿利水。二者搭配,可以协同增强脾胃之器,促进脾胃运化的功能。
孩子被鼻炎缠身,原来是正气虚就像门诊上这个孩子,每年一到换季、受凉或者接触花粉等过敏原后,鼻炎的症状就会立马加重。
鼻塞严重不说,鼻涕就像水龙头一样,有时候流清鼻涕,有时候就流黏鼻涕,鼻子周围的皮肤也被擤的通红。鼻子一会儿左边堵,一会儿右边堵,喘气都费劲。嗅觉也因此下降,闻不到饭香,食欲大打折扣。
孩子看着脸色苍白,说话有气无力的,整个人都无精打采的,稍微活动一下,满头都是汗。
舌头一伸,舌淡,苔薄白;把脉时,还发现孩子小手冰冷,脉象细弱。经过仔细辨证,是肺脾虚弱、正气不足引发的各种不适。治疗要以益气固表、健脾补肺的方法来。
开方:玉屏风散和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白术、防风、党参、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等。)
调理了一周后,孩子自汗的现象减轻,神疲乏力缓解,食欲提升,鼻子得到舒缓,鼻塞、流鼻涕减少。
继续坚持调理,孩子面色红润,鼻塞发作的频率越来越低,流鼻涕的量也大幅减少,嗅觉也恢复了。继续巩固调理,孩子体质明显得到增强,鼻塞解除,流涕完全消失,就算换季或接触过敏原的情况下,鼻炎也未曾复发。
#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