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我们所说“黑小麦”的“黑”有两个色素来源,一个是来源于紫色果皮的颜色,它是由位于3A和7B染色体上的两个互补显性基因控制。紫色的祖先或“根”是一个紫色的四倍体硬粒小麦,或是某些赖草和偃麦草中的紫色种子基因。另一个“黑”来源是籽粒的蓝色糊粉层的蓝。蓝色糊粉层颜色的祖先或“根”也有两个,一个是在一粒小麦4A染色体上携带的糊粉层蓝色基因,另一个就是我们现在见到或是应用最多、从偃麦草中获得的蓝色糊粉层基因,它是位于4E染色体上。当然,国内外也有从天蓝偃麦草和绒毛偃麦草中发现和获得蓝色糊粉层籽粒的报道,但没有具体到那条染色体上的说明。
图1.为我们自己和朋友亲人吃而种植的紫粒“黑小麦”收获后的籽粒
综上所说,“黑小麦”的“黑”,不论是紫还是蓝,它们的物质都是花青苷(也叫花青素)。虽然都是花青苷,但控制花青苷基因的来源不同、所处它们所处的染色体和基因位点也不同,这就让同是花青素的“黑”,有了“基因累加”的可能。
图2.为我们自己、朋友和亲人吃而种植的蓝粒“黑小麦”收获后的籽粒
搞“黑小麦”育种,我们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时我们刚刚接触或见识到“黑小麦”——黑小麦76。当时是出于好奇、出于“新鲜好玩”才弄了几个组合,也顺便育成了几个“黑小麦”品种。后来,在“玩儿”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其“黑小麦”的“黑”还有很多好处,譬如,决定小麦籽粒是否“黑”的物质——花青苷对人体具有抗氧化、防衰老等功效;以及,更后来通过美国人研究和张启发院士的传授后我们知道,花青素“能够启动人体对疾病的防御系统”。
图3.藁优黑
这就厉害了!它的“厉害”就“厉害”在了通过我们平时吃个“黑小麦”馒头、吃碗“黑小麦”面条什么的,我们体内对疾病防御系统就被启动了、我们就不容易得病了,甚至还不容易衰老而青春永驻了……
厉害!太厉害啦!块八毛钱一个馒头、一碗面条,没有增加什么成本和其它费用,就解决了我们的健康问题、甚至解决了花“大钱”都解决不了的社会性难题……所以,这事儿值得做、值得加强的做和琢磨着做呀!值得让花青素物质在小麦籽粒中的含量更高,让“黑小麦”更“黑”啊!
如果真是这样,或在没有获得明确的否定说法之前,我们暂且可以这样认为!
那接下来的事儿就可以干了——“基因累加”。
图4.这是接下来为我们自己、朋友和亲人吃的“蓝+紫”“黑小麦”籽粒
有这个“基因累加”想法,我们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在十几年前就有了。在有这样想法的同时,我们也这样做了(有博文《让“黑小麦”更黑》)一些“蓝+紫”工作,但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做好——两种颜色结合到一个籽粒上容易,但要求农艺性状“差不多”、产量性状“还可以”时就难了,所以我们现在还没能拿出像样的“蓝+紫”品种。
图5.蓝粒更蓝了,饱满了,粒型快要“短圆”了
这期间,曾也听或接触到别人家“说的”“蓝+紫”品种或材料,但通过我们验证,发现不是、都不是(与之杂交后,籽粒颜色没有分离出该有的几种颜色类型)。
为什么难呢?
我考虑了,没有道理。
籽粒颜色“蓝+紫”后,不应该对材料的农艺性状有太多的不利影响!
“蓝+紫”后代表现出来的“难”,我认为只是因为,其蓝色糊粉层资源或材料草的习性太强、该有的农艺性状太差了。当紫色品种资源或材料的农艺性状不是很好、“拉动性”不是很强时,其“蓝+紫”后代要求农艺性状“差不多”也就有些难度了。这与我们普通颜色籽粒小麦育种道理一样(在此说明一下,我们以前提供给朋友的一些“蓝+紫”材料农艺性状表现不好就是上述原因,这些材料在我们自己家表现也是不好,甚至现在已经都被我们淘汰完了,接下来我们可能有更好一点的“蓝+紫”材料可以继续提供给感兴趣的朋友)。
通过近些年我们在蓝粒品种或材料农艺性状改良上的不断下功夫,我们现在的蓝粒品种、材料农艺性状已经在原来基础上有了较大提高,最近我们还有一个新的蓝粒品种(农大蓝)获得了河北省新品种审定。特别是当我们的蓝粒新品系给我们感觉有表现好的“不行”、“不行”时,我们再继续做“蓝+紫”,应该会容易了不少。这就是小麦育种理论中的“梯子”的做法,没有“梯子”、或不利用“梯子”,很难直接“爬高”。
图6.蓝粒新品系在田间表现
花青素,“能够启动人体对疾病的防御系统”,这个说法或观点太厉害了!在这样说法或观点的支撑下,围绕着花青素的一些育种工作再难也值得!为了让我们“吃的安全”、“吃的健康”,和“健康的吃”能有看得见、吃得着的物质基础,我们在行动!
图7.同样是“蓝+紫”,颜色却也不相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