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一生,看这篇就够了建议收藏

再过几天,就要播种小麦了,从播种到收获,一粒小麦要经历十多道种收工序、-天风吹日晒才能长成。收割后,还要经过晾晒、脱壳、去皮等一系列工序,可谓是每一粒粮食都洒满了汗水,每一粒粮食都包含着农民的汗水和心血。种植不易,更不能让病虫害影响了收成,以下便是小麦各个生育期易出现的病虫害和防治方法。

一、9月:播前准备期

清除田边地头杂草,减少病*源,消除病虫越冬栖息地。

二、10月上旬:播种期

播种期要重点防治种传病害(各种黑穗病、黑胚病等)、土传病害(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胞囊线虫病等)、地下害虫(金针虫、蝼蛄、蛴螬等)。这些多数属于土传、种传病害以及苗期发病的气传病害和地下害虫,在麦播期通过种子包衣处理进行预防控制。

三、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分蘖期

主要防治播娘蒿、荠菜、野燕麦、节节麦等麦田禾本科和阔叶科杂草。

四、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中旬:越冬期

此期病虫草害一般停止为害,暖冬年份和南方麦区主要防治对象是红蜘蛛。小麦红蜘蛛达到防治指标时进行防治。

五、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下旬:返青拔节期

主要防治对象有纹枯病、*花叶病、红蜘蛛、麦田杂草等。

(1)纹枯病

(2)*花叶病

在发病初期,增施基肥,提高苗期抗病能力,加强管理避免通过带病残体、病土等途径传播,从而促使小麦健壮生长。

(3)红蜘蛛

六、4月:孕穗至抽穗扬花期

主要防治对象包括白粉病、锈病、赤霉病、黑胚病及蚜虫、吸浆虫等。

(1)锈病、白粉病、赤霉病、黑胚病

(2)吸浆虫

(3)杂草

及时拔除田间杂草,防止草籽成熟后落入田间继续为害。若发现田间有麦茎谷地为害的白穗植株,要及时拔除并消灭其内幼虫,减少来年为害。及早拔除秆黑粉和散黑穗病株,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

七、5月:灌浆期

主要防治对象包括锈病、白粉病、叶枯病、穗蚜、黏虫、棉铃虫等。可采用“一喷三防”技术,达到防病虫、防倒伏、防早衰的目的。

(1)吸浆虫、蚜虫

在成虫出土初期(小麦抽穗率达到50%~60%),进行防治。

(2)穗蚜、棉铃虫、黏虫

八、5月下旬至6月:成熟收获期

主要防治对象是种子传播病害和贮藏期病虫害。

(1)种传病害

建立无病留种田,实行单收单藏,病田小麦籽粒不宜留种。发现腥黑穗病等检疫对象,应及时封锁、销毁。

(2)贮藏期病虫害

贮藏入库前应将小麦籽粒充分暴晒,使种子含水量降到12%以下,并可杀死部分病菌和害虫,趁热入库并密封贮藏。粮库或贮具应清扫、熏蒸。

看完小麦的一生,是否让你想起一句古诗呢?“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背后承载着农民多个烈日下、风雨中的辛苦付出。所以,珍惜每一粒来之不易的粮食,做好每个阶段的病虫害防治,有个大丰收!

文章来源: 作物科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gfangzixun.com/afhzz/137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