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渴的小麦可望亮相我国科学家筛选出

“头水早、二水赶、三水四水紧相连,一直浇到麦开镰。”这句世代相传的民谚,曾被小麦种植户一直遵循。过去的很多小麦品种不耐旱,整个生育期得浇三四遍水。而未来这种情况可望改变。

在中国农科院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实验基地,近期刚刚收获了集中种植的我国最大规模的小麦抗旱耐热种质资源。这些小麦种质资源是从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的5万多份小麦种质资源中筛选出的。通过田间和人工模拟干旱、高温条件,科学家历时39年对其中2.4万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抗旱性鉴定评价,已筛选出一批抗旱性和耐热性比较突出的种质资源,其中抗旱耐热材料余份,为培育最“耐渴”小麦品种提供坚实支撑。

缺水一直是中国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国土面积50%以上,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旱地和非充分灌溉小麦约占总面积60%,常年受旱约1亿亩,干旱缺水和后期高温等严重影响小麦生产。

作为主要口粮,我国小麦播种面积长期保持在3亿亩以上,小麦种植也给用水带来了巨大压力。我国农业用水占全国用水总量的比例高达62%,小麦作为我国北方农业用水大户,用水量更是占农业用水的70%。即便是如河北省这样的缺水省,农业仍占据该省总用水量的六成以上。这其中,小麦灌溉要占农业用水总量的一半。长期以来,由于水资源短缺,河北省地下水超采严重。

选育利用抗逆高产稳产品种能在减少用水、降低种植成本的同时,有效提高小麦中低产田的生产水平,是抵御逆境、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其中抗旱耐热优异种质资源是高效育种的物质基础。

据研究人员介绍,目前筛选这余份抗旱耐热材料蕴藏着丰富的抗旱和耐热基因资源。如,苗期强抗旱种质可以耐受约4%土壤含水量的水分胁迫,而一般的作物在土壤含水量低于7%的凋萎系数时就出现永久萎蔫。强耐热种质在灌浆期高温胁迫条件下的叶片持绿性强,功能期长,千粒重与非胁迫条件下相当。

那么这些材料下一步将如何利用呢?据报道,对于综合农艺性状良好的抗旱耐热种质,经过简单改造后可推荐给育种单位直接利用;对于抗旱耐热性突出但有少数缺点的种质,例如植株偏高,或者感病等,需要进行改造之后在育种中应用;但对于抗逆性突出而缺点较多的种质,例如农艺性状较差、抗病性弱等,需要把其中的优良基因导入到良好的遗传背景材料中,然后才能有效利用。

据保守测算,应用抗旱耐热小麦新品种每年至少比普通品种节省“一水”,按常年易旱小麦面积1亿亩计算,抗旱品种在增产19.95亿公斤的基础上,可节水40亿吨。此相当于北京市3年的生活用水总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gfangzixun.com/afhzz/566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