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馒头、花卷、油条、烧饼、饺子、包子、凉皮、馄饨、面包等等,它们的制作都离不开—面粉,而且面粉也是烘焙中最常用,亦是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之一。
除了一夜暴富,没有任何一种东西能取代碳水化合物给我带来的快乐。
碳水化合物,快乐一整天。
然而,在烘焙中用到的高筋粉、中筋粉、低筋粉、面包粉、蛋糕粉……这些五花八门的面粉,它们的「特点」和「不同」之处您了解吗?
今天不妨跟随小编的脚步走入「面粉」的前世今生,探个究竟~
面粉的来源
通常我们说的「面粉」指的是小麦粉,也就是小麦磨出来的粉。而小麦粉由麦麸、胚芽、胚乳组成,麦麸就是小麦外层坚硬的部分。
古代什么时候有面粉?
古代人并不吃面粉,而是把麦子脱壳后当米煮饭吃。
中国古代没有吃面粉的方式,至少汉代以前的历史典籍中是看不见吃面条或者是吃面饼之类的描写。
▲原始先民用来研碾粮食的工具。磨盘为椭圆形,器体厚重,有底足,造型简单而实用;磨棒为圆柱形,操作便捷。(河南新郑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磨盘和石磨棒,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时代最早、形制 的裴李岗文化石磨盘)图片来源:周口日报
那时候粉碎的粮食,也不是以磨面的方式,而是舂出来的“米”糊。真正吃磨成的面粉可能是外来的食用方式,时间应是在汉代以后。
不过,说到这里想必大伙内心还有一个疑问:中国有几千年的小麦种植历史,但为什么没有发展出面包类的食物呢?
「面粉」在中西方不同的命运
面粉的主要来源是小麦。而小麦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是在年前,在此之前中国吃的更多的是「稻子和小米」。而刚传入中国的小麦有些水土不服,因为小麦生长适应的 气候是地中海气候,而中国则是温带气候,所以小麦在中国的种植面积少,产量也有限度。
由于各种原因,中国主要在栽培的小麦品种属于中筋小麦。简单而言,欧洲小麦种植区域广泛,并且纬度也比我国高,经过长期栽培选择,高筋小麦品种资源和面积都多于中国。
这是「面粉」在中西方之间因气候原因而产生的不同命运。
也正因如此,由不同的小麦而产生的不同面粉,它们的区别在于蛋白质含量。如:蛋白质含量越高,筋劲越强,做出来的面食越有弹性和嚼劲。
第二个令面粉产生不同命运的则是:饮食习惯。中国人从古时开始就已经习惯蒸煮的烹饪方式。
在汉代期间,中国人发明出了“蒸屉”,这个中国独有的炊具,贵的可以用金制,便宜的可以用“竹子”、“木头”制作,适用于任何人。所以,当小麦传入中国并且种植广泛后,习惯以蒸煮食用谷类的中华人民,似乎没有必要改变饮食习惯,转而去做烘焙吧?
▲“蒸笼”现在已经成为寻常百姓家的“贤内助”
一点则是“身价”不同。比如,中国人常吃的馒头、饺子等,与西方的面包相比,从表面而言是两者在原材料价格、制作工序以及经营成本上的差异,但深层次原因则是馒头和面包所处的产业阶段不同,面对的消费群体也不同。
这三层因素环环相扣,最终令面粉在中西方的世界里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
其实,我们餐桌上的“馒头”“面包”等食物,不正是浓缩了千百年的人类饮食历史吗?它们折射的是一个民族的经济、文化、科技,还有文明进步的成果。
面粉分类及用途您知道吗?
如今的「面粉」已然和我们的生活中的好伙伴,它们可以制作很多食物。但是,面对「不同种类的面粉」其用途也有差异。
因此在购买面粉前,需要对其种类有所了解,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加以选择,以便制作出美味的食物。
高筋面粉:蛋白质含量 ??
高筋面粉颜色较深,本身较有活性且光滑,手抓不易成团状;比较适合用来做面包,以及部分酥皮类起酥点心,比如丹麦酥。在西饼中多用于在松饼(千层酥)和奶油空心饼(泡芙)中。在蛋糕方面仅限于高成分的水果蛋糕中使用。
中筋面粉:蛋白质含量适中??
中筋面粉的颜色乳白,介于高、低粉之间,体质半松散;一般中式点心都会用到,比如包子、馒头、面条等。(注:一般市售的无特别说明的面粉,都可以视作中筋面粉使用。而且这类面粉包装上面一般都会标明,适合用来做包子、饺子、馒头、面条)
低筋面粉:蛋白质含量低??
低筋面粉的颜色较白,用手抓易成团;低筋面粉的蛋白质含量平均在8.5%左右,蛋白质含量低,麸质也较少,因此筋性亦弱,比较适合用来做蛋糕,松糕,饼干以及挞皮等需要蓬松酥脆口感的西点。
面粉的用途和分类您已了解,那么在这个周末里,您是想吃饺子还是面包呢?小编现在已经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开工揉面啦~
?——End——?
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