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走到今天这个局面,可以说是既在意料之中,也出乎于意料之外。
为什么这么说呢?
意料之中,是因为今年市场对于小麦的预期普遍较弱,因为自今年以来,小麦就开始跌跌不休,尤其是春节后,随着政策小麦的持续拍卖,麦价更是重演了去年的戏码。
好不容易熬到了临近麦收,但今年小麦丰产预期较浓,而饲料需求又迟迟不发力,小麦被玉米挤出替代后,更是需求平平。
因此,今年市场对小麦的预期也就普遍不高。
虽然说天气时不时地来扰乱一下,但也都是耗子娶媳妇——小打小闹,撼动不了小麦的整体趋势。
所以,新麦上市以后,节节败退,也就不足为怪了。
但为什么又说意料之外呢?因为出了点“意外”现象,即面粉企业在一个劲儿地压价,从行情报价来看,麦价一直是一片绿,难有抬头的迹象。
但和面粉企业相反的是,基层的粮点收购非常积极,甚至部分地区还出现了抬价抢粮的现象。
这就让人很纳闷,面粉企业压价压得这么凶,说明需求一点儿也不旺,那基层粮点在抢什么呢?
没有无缘无故的上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下跌,所以涨跌背后自然自有其逻辑。
面粉企业压价的逻辑很明显,一方面是需求确实不旺,当前是面粉消费的淡季,且副产品们也需求平平,所以实在没有收购的动力。
另一方面,今年小麦不仅丰产预期强,而且质量也普遍提升,这意味着能对口供应面粉企业的小麦会十分充足。
再加上当前正值黄淮海主产区进入收获高峰期,而今年农户卖粮心态较为积极,多半也是不太看好后续市场,所以都是能卖则卖。
于是,在集中卖压下,小麦行情不排除会继续承压下行。
所以,面粉企业的看跌心态也逐渐增长,在这样的情形下,收购自然就更弱了。但与面粉企业不同,基层粮点的收购十分积极,原因是一方面,前期小麦双向轮换,拍出的价格不低,尤其是对比当前的小麦价格,简直就是香饽饽。
所以这部分主体的收购动力不仅强,而且是十分强。
另一方面,基层粮点虽然说也有点情绪带节奏,但是到底也没头脑太发热,价格也是咬得死死的,基本都是1.2元/斤以下,超过1.2元就会马上停手。
而且基本他们也一致认为,低于1.2元/斤的价格是安全线,所以也就放胆去收了。
所以这就把市场给看懵了,你说小麦行情弱,基层粮点都在抢粮,你说小麦行情强吧,面粉企业都在疯狂压价。
贸易商看着就更懵,所以这也就造成了今年小麦市场有几个十分明显的特点:
第一,小麦的区域流通大大降低了。
为啥呢?
因为在这样的行情下,没人敢建库,都是做流通,导致渠道库存大幅下降。
而且小麦大多是本地消化,因为价格出奇地一致,所以外流根本没利润。
这么一来,渠道库对小麦的助涨作用就会变得非常弱。这也就是为什么尽管政策一再释放信号,但贸易主体仍然是看了又看,望了又望,迟迟不出手。第二,小麦质量提升,压低了优质小麦的优势。
市场一直对优质小麦抱有期待,毕竟以质论价也是市场常态,但今年小麦不仅丰收,且目前来看,质量也不错,这就使得优质小麦的议价空间变小了。
尤其是前期小麦集中上市的时间,优质小麦的优势就变得有限,同时这也意味着陈麦的优势也被减弱了。
第三,小麦的饲用需求成关键。
面粉需求基本是有数的,就算是涨也涨不到哪儿去,当然跌也跌不到哪儿去,所以小麦如果光靠面粉需求来消化,显然是不行的。#深度好文计划#那么,这时市场就将目光瞄准了饲用需求。
而且目前来看,部分地区的小麦已经具备的饲用优势了。而且未来小麦在饲料领域能发挥多大价值,也将对未来小麦行情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但至少目前来看,小麦整体饲用替代有限,所以小麦大幅波动的几率也就有限。各主体需做好预案,尽量减少风险。本文完,感谢阅读!随手点赞,给个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