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000多年前就有了播种机,你知

现在的平原地区播种小麦基本上都用上了播种机,即便一些丘陵地区也有了播种机,只是平原地区使用的是大型播种机,而丘陵和山区使用的是小型播种机。现代播种机不仅可以播种小麦,还可以播种玉米和其它豆类庄稼和各种蔬菜。

现代播种机的效率是很高的,一台中小型播种机,一个小时大约能播种10亩小麦,一天大约能播种80亩小麦。一个亩规模的家庭农场,用播种机5天就差不多可以播种完。

那么,根据史料显示,我国农业在多年前的汉代,先民们就发明和使用了播种机,就有了“播种机”。那么,多年前的“播种机”究竟长什么样呢?又是谁发明制造的呢?

2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我国就有了最早最原始的“播种机”,就是“单足耧车”,最上面有一个装种子的漏斗,漏斗下面是一个木制漏筒,漏筒下面是一个小型的开沟犁铧,前面用人或者牛马往前拉拽,深入土里的犁铧就开凿出一条土沟,上面漏斗里的种子就会经过漏筒流入开好的土沟里,而犁铧在前进过程中两边翻起的土壤又会把土沟里的种子埋好。但由于是单足耧车,效率不是很高。

到了西汉汉武帝时期,我国出现了第一个具有官职的农学家,名字叫赵过,具体生卒年不详。西汉末年,汉武帝设立了一个专门研究农业生产和种植的职位叫“搜粟都尉”,也叫“治粟都尉”,属于军职,专门负责征集军粮的官员。

赵过在担任“搜粟都尉”期间,在关中地区总结出一种适合旱地耕作的“代田法”并加以推广,而且在以前的“单足耧车”基础上发明制作出“三足耧车”,也叫“三脚耧”。这种“三足耧车”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有很多山区农村在使用,即便是现在,在一些偏远山区农村,还有那么仍然在使用“三足耧车”播种。这种“三足耧车”其实就是我国第一代播种机,也是现代播种机的前身。

还有一个考古发掘也证明了“三足耧车”就是我国汉代发明制造和使用的。年,国家考古队在我的老家山西省平陆县张店镇发现一座汉代古墓。墓主人应该是东汉时期当地的一个大户也是富户人家的主人。墓室四面都是壁画,有山水、房屋、车马、人物等。西壁有一个穿着粗衣,光着脚的农夫,右手扶犁,左手扬鞭,驱二牛耕地,能看见漏在外面的铁犁铧。北壁的西面,有一个农夫,驾着黄牛,用耧车播种,耧下有三足。这两处壁画足以证明“三足耧车”在我国东汉时期就已经普遍使用。

而在西方国家,一直到17世纪到18世纪,才有了“单足耧车”,也叫“条播机”,知道19世界中叶,才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条播机,比我国的“单足耧车”整整晚了八九百年,比我国汉代赵过发明的“三足耧车”还晚二三百年。

我们再来看看多年前的“三足耧车”和现代播种机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足耧车”的整体结构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动力部分”,就是前面拉“耧车”的牲口;另一部分是后面的“三足耧车”。“三足耧车”的构造,左右两根牵引架、扶手、漏斗、漏筒、漏脚、犁铧、耧疙瘩。

人们在使用“三足耧车”的时候,把种子装进漏斗里,牛马套进牵引架中,拉着耧车前进,播种者两手握扶手,左右摇摆,漏斗里的种子就会从漏斗的一个小洞里流入下面中间的三根漏筒中,又从漏筒中流进三个耧车脚中,流入犁铧开出的土沟里,然后被翻起又落下的土埋好。为了使播下的种子均匀,又在漏斗的小洞下方用细绳系一个木头疙瘩,当耧车左右摇摆时,耧疙瘩也来回摆动从小洞里流下来的种子就会均匀流入三个漏筒、耧脚,最后均匀流入开出的土沟里,并被埋好。

而现代播种机构造原理和“三足耧车”几乎一样,不同的是原来前面的动力是牛马,现在换成拖拉机;后面的“三足耧车”换成“多足耧车”,效率更高。

总之,我国是发明和制造播种机最早的国家,早在2年前的战国时期,劳动人民就发明“单足耧车”,到汉代,农学家赵过又发明制造了“三足耧车”,其结构和原理与现代播种机基本上一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gfangzixun.com/afhgx/661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