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用良种,以种补晚。晚播小麦的品种选用应掌握5个原则。一是根据本地气候条件选种。如宜选用半冬偏春性或春性小麦品种。二是因地选种。旱薄地选用抗旱耐瘠型品种,土层厚、肥力高的田块选用抗旱耐肥型品种,肥水条件好的高产田选用丰产、耐肥、抗倒型品种。三是根据耕作制度选种。麦棉套种田应选用植株矮、株型紧凑、边行优势强的小麦品种。四是因灾选种。一般宜选用抗早衰、抗青枯的小麦品种,多雨年份及涝害严重的地区宜选用抗耐赤霉病和抗穗发芽的小麦品种。五是因质选种。根据小麦优势区域规划布局和市场需求,选用强筋、中筋、弱筋不同品质类型的小麦品种。
加大播量,以密补晚。晚播小麦冬前积温不足,难以分蘖,春生分蘖成穗率虽高,但单株分蘖显著减少,采用常规播种量必然造成穗数不足,影响产量。加大播种量,依靠主茎成穗是晚播小麦增产的关键。晚茬麦在10月31日前后播种的,每亩播种量15公斤;11月上旬播种的,每晚播两天每亩用种量增加0.5-1公斤;11月15日前后播种的,每亩播种量20公斤。
精细播种,以好补晚。(1)足墒播种。在播种晚、温度低的条件下小麦种子出苗慢、出苗率低,如有缺苗断垄补种困难,只有足墒播种才能苗全穗足,获得稳产高产。为了抢时间早播,可在播后立即洇水,速灌速排,不能大水漫灌。(2)适当浅播。在足墒的前提下适当浅播能充分利用前期积温、减少种子养分消耗,达到早出苗、多发根、早生长、早分蘖的目的,播种深度以3-4厘米为宜。一般小麦分蘖节只有在离地面1厘米处才能分蘖,超过这一深度需要拉长地中茎将分蘖节送到这一位置。播种过深,分蘖节离地面过远,小麦不能正常分蘖。特别是这几年各地推广旋耕播种,容易造成小麦播种过深,有的播种深度达到10厘米。虽然小麦播深达10厘米也能出苗,但出苗细弱,分蘖推迟或不能分蘖,易造成单根独苗。播种过浅,土壤相对干燥,次生根无法形成,影响分蘖,幼苗瘦弱,抗冻能力差。(3)浸种催芽。为使晚茬麦早出苗和保证出苗有足够的水分,播种前用20-30℃温水浸种5-6小时,捞出晾干播种,这样可以提早出苗2-3天;或者在播种前用20-25℃温水浸种一昼夜,等种子吸足水分后捞出,堆成30厘米厚的种子堆,每天翻动几次,在种子露白时摊开晾干播种,这样可比播种干种提早出苗5-7天。
增施肥料,以肥补晚。对晚播小麦应加大施肥量,促进小麦多分蘖成穗,成大穗。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施肥原则。一般亩产-公斤的晚播小麦田,每亩基施有机肥0公斤、尿素15-20公斤、过 钙50公斤;亩产-公斤的晚播小麦田,每亩基施有机肥3-0公斤、尿素20-25公斤、过 钙40-50公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