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常情况下,小麦在麦苗长出后的半个月左右开始分蘖。此时小麦的根系生长缓慢,主要是从地上小麦的茎节处开始出现有效分蘖。这些分蘖后期会抽穗,增加麦穗个数,麦穗多了产量自然就上去了。那么,在实际生产中如何才能提高小麦的分蘖数和成穗率?细看文章。
①
(1)品种因素: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分蘖能力差异很大。冬性品种播种期早,幼苗分蘗经历的时间长,主茎生长的叶片数多,分蘖力强,分蘖量也多。春性品种播种晚,幼苗生长分蘖时间短,主茎生长的叶片数少,分蘖能力弱,分蘖数目也少。而半冬性品种的分蘖能力介于冬性品种和春性品种之间。播种越早,分蘖数也就越多。
(2)播种时间:播种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温度上,适期播期,温度合适,有利于小麦幼苗生长,幼苗生长的时间相对较长,分蘖数也就越多。
(3)播种密度:播种量大,每亩基本苗多,密度大,小麦的分蘖数就会减少,密度小,幼苗生长空间大,分蘖数就会增加。
(4)播种深度:播种过深,幼苗出土时消耗养分过多,出土后幼苗细弱,植株分蘖显著减少,播深度超过5厘米时,分蘖就会受到抑制,超过7厘米时,幼苗明显细弱,很难发生分蘖,即使有个别,分蘖又少又小,基本不能成穗。
(5)土壤肥力:小麦分蘖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营养,所以苗期单株营养面积合理,土壤养分充足,对促进分蘖的发生和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幼苗根系发达,分蘖数就会增多,如果土壤肥力差,幼苗质量差,幼苗分蘖数也会减少。
②
(1)根据苗田长势,提前做足准备。从目前天气状况来看,小麦播种之后多以晴好天气为主,高温如果持续,对于播种偏早地块,容易出现麦苗冬前旺长,影响安全越冬。所以要想促进小麦有效分蘖,就得合理掌握种植时间。保证麦苗在上冻前既能有效分蘖,又不出现旺长。根据麦田墒情,及时浇封冻水和返青水。如果不能避免,后期出现旺长,也要提前做好准备。冬天上冻前浇封冻水,是为了保证麦苗安全越冬,免受冻害。当来年春季气温回暖之后,要及时浇返青水。春季气温到10度的时候,小麦又会开始第二次分蘖。此时分蘖可以促进冬前未到分蘖则降温影响的麦苗,也可以补充冬天低温下冻坏的麦苗,保证有效分蘖的成活率。
(2)追肥浇水。小麦在分蘖期间,会需要到大量的氮、磷养分,所以在播种前施以足量的含磷、氦肥料是促进小麦有效分蘖的关键。对于播种过晚,土壤干旱缺水,幼苗生长较弱的地块,在小麦越冬前,结合浇水,每亩可追施尿素7~8公斤,可促进幼苗发育,显著提高幼苗分蘖数。如果冬前小麦分蘖较少,在浇返青水时,最好配合追施尿素,以补充氮元素,保证小麦根系的吸收。
氮肥后移技术是将小麦追肥由返青期后移至起身期拔节期;土壤肥力高、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的地块,追肥可后移至拔节期或旗叶露尖时进行。氮肥后移技术有利于小麦分蘖的两级分化,有效控制春季无效分蘖的滋生,构建小个体、大群体的群体结构,实现高产高效。科学试验表明,该技术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10%以上,有效维持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抗倒伏、减少病害的发生,一般可较传统施肥增产10%左右。
但若到了拔节后期再追肥,施肥机械无法进地,只能撒施,而撒施的肥料利用率不高,那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可以选择速效和长效相结合的缓释性追肥产品,来替代传统的尿素追肥,在小麦起身期机械条施入土。速效可供应小麦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共进期的养分需求;长效养分满足小麦后期的生殖生长(籽粒灌浆)的养分需求。
住商肥料30-0-5醛能追施型高氮肥非常符合王教授提到的春季追肥特点,既可以在小麦返青至起身期机械追肥,又能起到氮肥后移的效果。30-0-5采用脲醛缓释工艺,兼具速效性和长效性,养分供应符合高产小麦的需肥规律,满足小麦高产高效的需求。
30-0-5特别添加矿源*腐酸钾,促进小麦生长平衡的同时调理土壤,为小麦提供更好的土壤生长环境,让小麦更加健壮,进一步增强小麦的抗性,充分发挥产量的潜能。
(3)喷施叶面肥:对于播种过晚,麦苗质量较差的地块,分别在入冬前、返青期、拔节期,可选择喷施叶面肥。具体用量可结合实际情况与当地农资门店经营者进行咨询。选择对有效叶面肥,在春节前后各喷施1遍,成穗率可提高20~30%,每亩可增产斤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