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治才能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千年流传的古诗,道出了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
诗文虽浅显易懂,朗朗上口,小到两三岁的孩子都能熟读背诵,可扪心自问,我们真的做到了爱惜粮食、珍惜“盘中餐”了吗?
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万吨,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城市餐饮业仅餐桌上的食物浪费量就高达万至万吨,相当于万至万人一年的食物量。
当有些人在浪费粮食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农民长满老茧的粗糙双手?有没有想过餐桌上的粮食,要经过多少辛苦劳作才能产出?
今天,我们走到田间地头,听农家讲讲“一粒小麦”的故事。
刘庆果/摄
十几道种收工序多天风吹日晒换来1粒小麦的成熟“我们这个岁数的人,都经历过‘饿人年’,那时肚子都填不饱,吃白面馒头更是想都不敢想的 事儿。现在就算生活好了,也不能浪费粮食!”年近七旬、在土里刨食儿大半辈子的任大娘,一听到“浪费粮食”这四个字,眉头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
任大娘是临河区干召庙镇新华村三组的村民,种了大半辈子地,说起种小麦,她可以说是这方面的“行家”。“今年我家种了8亩小麦,种麦子是费工费时的农活儿,从每年的3月初就开始忙活了,到7月份收割,要经过十多道工序。首先要选种,必须筛选颗粒大饱满的种子;第二步是用旋根机旋地;第三步是滚耙,这些是整地工序,等这些都完成后才能耕种。麦种播进去后,还要进行一次滚耙,得把籽儿掩好。”她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恨不得手把手“教学”。
“小麦长得差不多的时候,天气也越来越热了,每次下地干活,太阳把衣服烤得滚烫滚烫的,汗珠子直往人眼睛里面流。*河水下来时,每家每户的淌水人几乎是晚上也不睡囫囵觉,必须赶着在那几天把水淌完,要错过时间浇不上水,小麦就要减产。”任大娘说,等小麦出苗后,就能开始打草了。生长过程中,还需要进行3次肥水管理。
任大娘继续介绍,等到7月中旬,小麦成熟时,过去要全家出动人工抢收小麦,老人常说“虎口夺粮”,就是必须赶在雨季到来前抢收完,否则到嘴的粮食也可能吃不上。武彬/摄
割小麦是最苦的营生!最热的伏天里,也必须穿长衣长袖割麦子,要不麦穗儿划在胳膊上又疼又痒,弯腰低头连续割几个小时,累得头晕眼花腰也直不起来,浑身疼得不能动弹……手工割麦可是遭罪。“所幸现在有收割机了,代替手工割麦子,这才让农民种麦子轻省了不少。”任大娘补充说。杨学仁/摄
每亩麦田平均产粮斤纯收入约元从播种到收获,1粒小麦要经历十多道种收工序、多天风吹日晒才能长成。收割后,还要经过晾晒、脱壳、去皮等一系列工序,才能把小麦制成面粉,做出美味的食物,送到我们嘴边。马智明/摄
现在很多人不种地了,城里人特别是90后、00后的年轻孩子们对种地工序一无所知,对粮食收成也没什么概念。胡东育/摄
五原种畜场农户屈宝林为记者算了一笔麦子的种收账。这些年随着土地平整改造、小麦品种改良,小麦的产量提高了不少,土壤好的地亩产能上多斤,一般小麦产量就是大几百斤。如果每亩小麦按平均产麦子斤算,一斤麦子原粮收购价不到2块钱,每亩收益元左右,刨去种子、肥水、机械等成本,每亩纯收益约元;如果把斤小麦加工成面粉,按照90%的出粉率,一亩小麦打斤面粉。“平时家里吃饭,一粒米掉在桌子上我都捡起来吃了,有时看到人们浪费粮食,餐厅里把剩菜剩饭倒了,我真觉得可惜和难过!”作为农民的屈宝林,把每粒粮食都当成“宝贝”,放在心尖尖上。
高晓龙/摄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粮食是生命之源,当我们赞叹口中的美味时,殊不知,背后还承载着农民多个烈日下、风雨中的辛苦付出,一年又一年,腰弯了、背驼了、手变粗糙了。那一粒粒饱满的粮食里,流淌着农民的汗水和心血。看到这里,我们还好意思再浪费粮食吗?来说说你的节约故事吧
↓↓↓
投稿邮箱:bsrb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