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农作物之一小麦种植各环节的高效技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计划生育*策的调整,农业用地被城市建设占据,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外流失,这些都使我国的粮食种植面临了新的困境。小麦作为三大农作物之一,其种植尤为重要。因此,要想切实提升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除了选择好的品种外,更需要科学的种植技术。

1耕地施肥

1.1耕地

深耕20-25cm,斜耙2~3遍,尤其是秸秆还田的地块,更应深耕细耙,达到无明暗坷垃,地平埂直,上虚下实。如果地过虚,播种时不易掌握播种深度,播种若过深,种子出苗慢、弱,分蘖晚、少、小,分蘖成穗率低,播种量虽不少,但成穗不多,产量不高。

1.2施肥

小麦施肥宜将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底肥大多在播种前配合耕翻整地施入,若是干旱地块,可以将肥料深施于犁底,然后翻垡盖土。小麦的底肥用量,一般是每㎡施尿素约10kg、磷酸二铵约25kg、硫酸钾或氯化钾约25kg(盐碱地可改用45%的硫酸钾),农家有机肥每㎡施用kg左右。

2播种

2.1适期播种

想要提升小麦冬前幼苗培育种植的工作效率,技术工作人员就要将其实际播种种植工作设定在适当的季节,播种过早或过晚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幼苗的种植生产质量。当小麦幼苗的养分和植株营养的消耗严重超出幼苗本身的负荷承载能力时,会出现“老弱苗”的不良生长状态。如果将春季种植的谷种错定在冬季播种,还会造成相应农作物遭受冻害的侵蚀,最终降低农作物的种植产量和品质。反之,由于冬前积温太少,播期偏晚的话,苗龄偏小,易形成晚茬弱苗,分蘖不足且根系不发达。一般适宜播期在10月中下旬。

2.2适量播种

一般分蘖少、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每㎡宜15万基本苗,一般每㎡播量约8kg;分蘖多、成穗率高的中小穗型品种,每㎡宜9万基本苗,一般每㎡播量约6kg。

2.3适当深播

在有效防治土壤中的地中茎长度超标的同时,避免因土壤覆盖量过少而影响相应农作物的种植产量,是播种覆土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需要严格遵循的基本工作原则之一。播种原则还对分蘖节的种植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分蘖节距离地表应当在3cm左右的距离范围内。地表以下的茎长,应尽可能控制在1cm左右。如果相应种植地域的土壤质地较好,则可根据实际种植的近况,适当调整分蘖节的掩埋深度。砂土、黏土以及盐碱地等不同的土壤种植环境,对分蘖节的掩埋深度有着不同的要求标准。在此基础上,种植成长时期的不同,也会影响掩埋分蘖节的种植,在掩埋深度方面提出的要求。

2.4播种规格

在播种过程中,相关技术种植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应的规格要求标准。较为常见的种植规格,均保持在行列间距在12cm左右的播种范围。相关技术工作人员选用宽窄行列相间的播种种植模式时,则应将宽行的种植距离控制在20cm左右,窄行10cm左右。宽幅精播机械设备的播种、耧条播、蓄力机械播种方式以及半精量机条播种方式的应用等,都是能够被种植人员应用的主要播种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间套种玉米或者其他类型的农作物种植对象时,在播种过程中,应为相应的农作物种植对象预留出固定的套种带。

2.5农作物种子的处理

不同农作物谷种的处理方式也各不相同。在种植小麦时,技术人员在播种前,应尽可能除去谷种中的杂质和质量低下的种子。在筛选谷种后,可通过晒种的方式,使部分成熟率较低的谷种实现后熟,这一处理手段,对提升谷种表皮的渗透性、优化种子的种植产率等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必要时,工作人员还可以在晒种后在小麦谷种中加入适当拌种剂,在种植的过程中,直接应用经过包衣处理的小麦谷种。在这种处理方式中,农户种植人员可使用种植小麦农作物专门应用的种衣剂。种衣剂中含有丰富的防虫灾、防病患的药剂成分,能够对小麦种植生产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病虫灾害,起到显著的防范作用。在此基础之上,小麦种植专用的种衣剂还富含丰富的营养元素。能够通过多种微量元素渗透的方式,促进小麦农作物的生长。

技术人员根据实际种植环境的不同,还可以选取药剂拌种的种植方式,提升谷种预防地表下层土壤当中病虫灾害对谷种总成的损伤和侵蚀。一般情况下,技术工作人员普遍选择应用50%浓度的辛硫磷加0.2%的谷种数量的调配比例,对小麦谷种的种植进行播种前的拌种工作。在这种比例拌种模式下,小麦农作物种植中常见的全蚀病、白粉病以及苗期生长阶段的锈病等,都能够从根源上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根治。

3冬季前的种植管理

主要管理目标:促进小麦的根部生长,强化提升整个农作物蘖的生长形态,帮助小麦幼苗顺利度过冬季严寒的生长周期。技术工作人员还可通过合理的小麦种植田间管理工作,实现小麦农作物种植和生长的壮硕和根系的繁茂。农业种植专家指出,如果想要小麦幼苗平安度过冬季的季节生长周期,则至少要将整个苗群的体积株数控制在60万以上次,生根的数量控制在8条左右,整个株身的高度一般在23cm左右,只有实现田间种植的科学合理化管理,才能为小麦种植质量的优化和提升,提供强有力的前提保障。

3.1查苗补种

出苗后须及时查苗,断垄缺苗(15cm以上)的地块,齐苗后5d内要用同一品种进行发芽补种。下种不均形成的疙瘩苗或基本苗偏大的麦田,三叶前须疏苗,确保大田苗齐且匀。

3.2浇封冻水

越冬前土壤耕层含水量低于15%的麦田,要普浇封冻水。冬灌时间以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约3t时为好。冬灌的方式可采用沟灌或畦灌。要小水慢浇,切忌大水漫灌,以免出现冲、压、淹。

3.3除草

冬前(约12月)麦田杂草已长出85%左右,是化学除草的最好时期,此时杂草组织幼嫩,抗药性弱,加之麦苗覆盖度小,易被杀死。对野燕麦、看麦娘等杂草,在小麦三叶期,杂草二叶期,用草坪宁50号0.15mL/㎡,对水55-60mL/㎡喷雾防治。双子叶杂草在小麦二叶期至越冬前,杂草二叶期,用48%氟乐灵mL/h㎡喷洒防治。

4春季管理

重点目标:提弱、控旺,协调小麦个体与群体、地下部与地上部的关系,提高分蘖、成穗率,搭好丰产“框架”。要达到穗头足,穗子大,茎杆壮且不倒伏。返青期群体约70万/㎡,拔节期群体调控在约85万/㎡,孕穗期群体约45万/㎡。

4.1首次病虫害防治

2月下旬首次施药,每㎡用12.5%禾果利约20g,对水约50kg,对准麦苗根基部喷洒,约15d—次,连喷2次,防治小麦纹枯病。

4.2第二次病虫害防治

3月下旬,每㎡使用粉锈宁乳油约75mL加抗蚜威约10g对水约80kg,进行喷雾,可防治白粉病和蚜虫。

4.3肥水管理

在3月下旬,为了保证肥水的供应,提高籽粒品质,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须追施尿素约5kg/㎡。

4.4第三次病虫害防治及根外施肥

4月下旬在抽穗后至开花前,每㎡使用秀特约15mL,或15%粉锈宁粉剂约g、或12.5%禾果剂约40g加水约50kg喷雾防治条锈病,用50%抗蚜威约10g,加2.5%溴氯菊酯或50%辛硫磷与2%的尿素水溶液(1kg尿素约对水50kg)混合均匀后喷雾,防治穗蚜和吸浆虫。

5开花、灌浆期的管理

重点目标:养根、护叶,协调C、N的营养,促进有机物的合成和积累,防止早衰及青枯,确保优质、高产。

5.1根外施肥

喷施N、P、K和激素类物质,可提高千粒重,改善小麦营养品质。开花后约5天,每㎡用尿素约1kg,磷酸二氢钾约g,加水约50kg进行叶面喷洒。发生病虫较重的麦田,可将微肥和农药混合喷洒。

5.2赤霉病和穗蚜病的防治

想要有效防治赤霉病,对抽穗扬花期的掌握尤其重要。当种植区域的天气呈现3d或者3d以上连续不间断的阴雨天气时,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应用50%多菌灵药剂g作用,混合调配25kg中的清水,对农作物种植区域的叶皮表面进行喷洒。当麦穗蚜每株的害虫数量达到条以上时,可以通过应用2.5%浓度的辉丰菊酯乳油25mL,对水55kg左右,对种植区域内农作物的叶片表面进行喷洒,往往能够起到有效的防治效果。

6适时收获

收获时期是小麦种植的最终阶段,往往对整个小麦农作物种植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技术工作人员应掌握准确的收获时间,尽量避免因收获工作开展的过早或过晚,对小麦的种植产量造成直接的影响回。在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可以在蜡熟末期,及时收获田地间的小麦作物,在这一时期的小麦株苗整体呈金*色,叶片的部分呈枯*色的成长状态。相比叶子部分,小麦的茎秆更加富有弹性。各株穗中小麦果实的含水量可以达到20%左右,牙齿轻咬不裂。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gfangzixun.com/afhzp/3507.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