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治好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784140.html这个热点,我们没有跟进,是因为想看一看大家的看法,结果,还是大失所望!其一,民权县小麦换洋房。6月份,河南商丘市民权县建业河畔洋房推出的“小麦换房”引发了广泛讨论,海报内容直截了当:2元/斤,小麦换房, 可抵16万房款,爱心助农,高价收购小麦抵首付。一个背景信息是,河南今年的小麦收购市场价约为1.5元/斤,这样折合下来,基本上等同于“小麦换房、打7.5折”。其二,杞县大蒜换楼房。5月份,开封市杞县的建业城项目也曾推出过类似的“大蒜换房”活动。当时该项目承诺将大蒜按照每斤5元的价格抵扣首付款。据“杞县建业城”房地产项目发布的信息显示,“自5月22日起,截至6月6日,16天成交约86万斤大蒜,来电组,到访组,成交30套”。这两个项目都是一个开发商,知名房企河南建业,应该说这个创新重开地产营销新纪元,但这不是褒义词,是个中性词!这个举措,看起来好像是房地产营销创新,但更像是一次提醒。在五六线城市楼市已经摇摇欲坠之际,房企自发式的一种营销救赎,无论是“民权县小麦换洋房”,还是“杞县大蒜换楼房”,都反映了一点,就是开发商高价收购,农民拿钱买房。站在正面的意义上来看,这个确实一举两得:一个是给房企找到了客户,解决了去库存的难题,让农民变市民;另一方面,给出的价格比市场的价格要高,农民或许乐于将农产品出售,换取一定的经济补充,再来买房。当然,这个活动已经被叫停了,据新闻媒体报道,称“接了很多电话,但都是来询问的,还没有接到拿麦抵款的客户”,由此或许可以推测,直至活动停止,或许开发商也没有等来一位真正拿“小麦换房”的购房者。但我们站在房地产的角度,一定要有行业看法,不能只站在购房者的角度来看(例如:房价必降),也不能完全站在开发商的角度来看(例如:房价必涨),否则就是非黑即白,这都是有偏颇的,而且不利于行业发展。因此,看到一票专家或是追捧,或是怒斥,都让人感觉一阵头皮发麻!我们换一个视角来看,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去看这个创新,我们会发现至少有两点值得商榷:关键1:从“农民进城”,转向“销售下乡”。这是国内一线房企首次将地产销售与农产品挂钩,要知道,农产品是一切消费的底层逻辑,不管你搞新能源,还是搞芯片研发, 个要保障的就是农产品,而这一次房企看似大手笔的营销手段,却暴露了一个事实,房企已经不再满足于吸引“农民进城”,房企要“销售下乡”。关键2:尽可能避开农作物价格“蹭流量”。历史上“谷贱伤农”和“米贵伤民”交替出现,有时是同时出现,但农产品的价值制定,除了地方上会给出指导意见之外,市场自己也会进行价格调整,但以房企这种直接开出“小麦换洋房”高价收购农作物,这还是 次,这个事情如果放大来说,可能是经济领域的喧宾夺主。当我们遇到新事物的时候,一定不要急着去鼓掌,先等一等、看一看,你会发现不一样的内容!--END--长按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