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随着栽培制度的改进和肥水条件的提高,小麦白粉病曾频频流行,损失很大。作为一种世界性病害,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市发生白粉病,以西南各省和河南、山东、湖北、江苏、安徽省发生较重。

其主要症状表现为:主要危害叶片,病情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茎杆和穗部。从幼苗至成株期皆可发生。病斑部位初期长出丝状白色霉点,以后表面覆盖的霉层逐渐加厚,似绒毛状,颜色由白色逐渐变为灰色,后期散生黑色小点。

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 小麦白粉病发生的适宜温度为15-20℃。相对湿度较大有可能造成病害流行。特别是4、5月份雨量较多时,田间湿度大,温度偏低,将延长白粉病的流行期,加重病情。专家研究表明:被害麦田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损失高达20%~30%,个别地块甚至达到50%以上。

白粉病危害如此之重,该如何防治呢?

防治策略:以推广抗病品种为主,辅之于减少菌源、栽培防治和化学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选择抗病品种

濮麦26—苗期长势好,植株的表面覆盖有蜡质层,为小麦提供了一层厚厚的保护膜。二,加强栽培管理

1,适期适量播种,控制田间群体密度。在白粉病菌发病重的地区可适当晚播以减少秋苗发病率。控制播量,避免播量过高,造成田间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相对湿度增加,植株长势弱,易倒伏,发病严重。

2,合理施肥。控制氮肥用量,增加磷钾肥特别磷肥用量,可显著降低病情,坚决避免偏施氮肥。

3,合理灌水,降低田间湿度。北方麦区应根据土壤墒情进行灌溉,降低发病高峰期的田间湿度,但发生干旱时及时灌水,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抗病能力。三,药剂防治

小麦白粉病的防治应在未发病时进行预防,或发病初期,用药剂防治效果较为理想。

1,播种期拌种

2,春季喷药防治:

可结合防治小麦吸浆虫、麦蚜,每亩用粉锈宁有效成分7~10克,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克,或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30克,对水30~50公斤喷雾防治,喷雾时注意打透植株下部叶片。注意用水量较为关键,同剂量、同一药剂用水量不少于30公斤,防治效果明显,时隔7~10天再喷一次,以增强防治效果。

精彩不断,敬请期待!您可以通过3种方式获得相关信息!

1.QQ直接搜索()添加三友农业QQ号,品种代理等信息咨询!

2.网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gfangzixun.com/afhpz/169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