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彩色小麦让咱今年试种几亩!”“有几个颜色?黑小麦是做啥吃的?”在位于运城市的山西省农科院棉科所内,成立30年特色优质小麦课题组办公室热度暴涨,电话不停。运城产下了彩色小麦!种彩色小麦收购价格高,产量也高!这样的消息在麦收以后流传开了,上门咨询的比打电话还要多。彩色小麦火了,研究彩色小麦的攻关人员也火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呢?7月8日,山西晚报记者在课题组一探究竟。彩色小麦样品,是宋昱的宝贝。彩色小麦让人开眼了蓝色,红色,紫色,黑色。装在透明玻璃甁里的样品自带颜色,一瓶一样,形状还是小麦粒的形状,但是,颜值很高。与传统小麦卡其色外表对比鲜明。前来询问的大部分是运城当地人。运城自古来就是三晋粮仓,是山西全省最大的小麦生产区,产量占到全省的50%甚至以上。运城不稀罕麦子,但是,这些祖祖辈辈种麦子的运城人,看着各种颜色的麦粒,还是由衷地发出赞叹,真是开了眼界。“这些都是今年产的彩色新品种小麦。每个品种都已经实现了量产。”特色优质小麦课题组副研究员、彩色小麦的科研项目负责人宋昱对山西晚报记者说,“和我们对接小麦合作社每个都收成不错,收入也很好。”一把一把的麦穗,30多年来留存了很多。培育了30多年,3个品种通过审定彩色小麦惹火运城种麦农户,尤其是最近,新华社发布消息《黄土高原成功试种彩色小麦新品种》,更是让运城彩色小麦火遍全国。其实,彩色小麦的研究起始于35年前。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偶然发现了几株经过天然授粉、杂交长成的带有颜色的小麦。意外发现没有被忽视,他们研究这几株小麦,得出结论,麦粒颜色是天然色素导致,而且这种杂交的小麦中所含有的硒、锌、铁等微量元素远远高于普通小麦。“就开始对彩色小麦进行研究,希望通过人工培育出这种有色的小麦,让人们吃到不同营养价值的小麦。”研究员梁哲军说起了彩色小麦的渊源。年开始,这个全省惟一的棉花研究所又成立了特色优质小麦课题组,开启彩色小麦的研究课题。课题组刚成立的时候,仅有2个人,现在的课题组增加到5个成员。今年53岁的宋昱,年加入课题组,年成为课题负责人。每天早上天擦亮就进到小麦的实验地里,直到晚上8、9点天黑的看不见了,才带着一身的泥土和蚊子咬的满身包从地里出来。在麦子的生长周期中,攻关小组成员们这么些年来都是这样过来的。每年的五一、十一不放假,因为都是小麦重要的生长观察期。因为经费紧张,农活儿也是研究员们自己去干。播种、浇灌、除草、收麦,他们样样拿手。试验田附近的农民们打趣说他们:“远看是叫花子,近看收破烂的,上前一问是农科院的。”小组对于彩色小麦的研究不间断地持续了34年,前后一共选育出五个品种。直到年,其中的三个品种才通过山西省审定委员会审定,允许大面积种植推广。“培育,审定,农业科学研究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30年都不算长,可能会更久。”宋昱说。通过审定的三个新品种分别为运黑、运黑和运糯32号。运黑的麦粒其实是紫黑色,运黑的麦粒颜色为深蓝色。运糯32号的麦粒是白色的。“运黑和运黑的面粉的用途和普通小麦面粉一样,可以用来做各种面点类食物,但是营养价值却远远高于普通小麦面粉。”宋昱说,“运糯32号是特色品种,区别于前面两个品种。它所产的面粉粘性很大,可以媲美于江米,适合做汤圆、油糕等我们晋南地区的特色美食。”让小麦从吃饱转换到兼具养生功能课题组的办公桌上,摆有近20个玻璃容器瓶,红、蓝、绿、紫、黑……瓶内是各种颜色的麦粒,办公室的墙边地上,还有用绳子绑住的一把一把的长杆麦穗,这些都是课题组的“宝贝”。“吃不饱饭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养生与健康受到了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