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跟着党支部干,不但家属不用跟着种地劳累了,自己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干劲越来越足。”7月11日,在岚山区碑廓镇玉峰岭村,村民孙成永正准备给玉米喷药除草。原来,早在年,他就将3亩地流转给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并在合作社从事农田管理工作。
在家门口当起产业工人的,不光孙成永一人。
在玉峰岭村,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立后,将村内亩土地流转给日照市海发七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村民每亩收取租金元。此外,瞄准海发公司规模种植的机遇,合作社自购农机12台,为其进行土地种植、管理等服务。
“去年,村集体通过农机服务与租赁、规模化农作物种植等,增收20万元,今年预计能达到28万元,‘企业+合作社’的发展势头良好,效益明显。”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永路介绍。
“作为本地的企业,有能力有义务带领合作社、农户增收致富,只有企业与合作社、农户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走出一条和谐共赢路。”日照市海发七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魏茂港告诉记者,除与村集体合作外,今年,该公司又投资建设了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风干仓项目,用于自产和周边种植户小麦等农作物的风干作业。
近年来,碑廓镇积极推进全域土地流转,不断优化产业发展布局,聚力发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深耕现代高效农业,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活力,走出一条富美碑廓农业发展路。
“我们镇共有64个村,村与村间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村情民意各不相同。在推进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过程中,我们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各村立足村情多模式推进。”据该镇党委书记周文民介绍。
在南袁家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年初留出的亩土地种植辣椒,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通过订单农业的方式,实现合作社统一标准、统一种子、统一服务、统一销售。
该村党支部书记石文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七彩农业按每亩元补贴合作社,同时对辣椒实施保护价定购,当年净利润的20%与股民实行二次分红。通过利益联动的创新机制,以‘股’连接,实现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形成产业的联合体,让村民的土地达到最大收益化,实现可持续增收。”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与南袁家庄村不同,今年6月份,七彩农业最先在北张家庄聘请了巡田员,主要从事简单农田管理工作,巡看农田作物长势,提出适当建议,配合企业、村完成相关工作。同时,企业需要用工时,优先考虑巡田员、合作社社员,既节省了人工等成本费用,也增加了与合作社的协作,一举多得。
“这段时间雨水好,玉米长得很欢实,我们村的土地也流转了多亩,我现在是巡田员,收入也比以前多……”7月11日,在北张家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玉米地里,该村村民沙志昌正在检查玉米长势。
“‘企业+合作社+农户’使企业、村、农户拧成一股绳,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周文民介绍,下一步,该镇将引领农民群众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的特色产业,走出一条产业发展、企业获利、农民增收的合作共赢之路。(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陈德凝通讯员杨莹)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