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讲一讲科学的诞生,长期以来,我们在学习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过程中,总有一些疑问,为什么科学诞生在欧洲?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科学?诸子百家为什么不研究科学?
第一:欧亚大陆最初的文明与知识
人类是在1万多年前发明农业的,是在年前至年前进入文明时代的,那么文明时代的“文明”与之前石器时代的“文化”是如何区分的呢?主要有三个标准,文字的发明、城市的出现与青铜器的使用。人类早在1万多年前就发明农业了,可是为什么直到年前至年前才出现文明呢?这与人类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人类在新石器时代,进行狩猎和采集活动时,就掌握了很多的丰富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都是关于动植物的,人们为了生存,必须对周围的动物与植物的生长情况了如指掌。采集和狩猎社会的人类,生活在森林里,这些森林都是在远离大河的地方,大河流域洪水定期泛滥、沼泽遍地,人们不可能长期在靠近大河的森林和草地里从事狩猎和采集活动。发明农业之后,人类也主要是居住在大河的上游或者是远离大河的山区与高地。直到年前至年前,有一些人类迁徙到了大河流域,而在大河流域诞生了最初的文明,这就是欧亚大陆最初的五大文明,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与中国夏商时代的文明。
古埃及农业,这种农业生产是在大河流域文明时代的到来,社会阶层有了明显的等级之分,也有了专门从事艺术活动和科学活动的阶层,人类的文化迎来了最初的繁荣。人类的知识总量到了文明时代出现了总爆发,由于大河定期泛滥,常常冲毁农田的界限,人们需要丈量土地,并懂得几何学的相关知识,大河定期泛滥,人们还需要了解天体的运动规律,知道历法,以确定洪水何时到来。世界各地,无论哪种文明,都有灿烂的数学和天文学知识,玛雅人没有正式进入到文明社会,他们的天文学知识也非常的发达。也就是说,到了文明时代,人类的知识不再局限于动植物本身了,而扩大到了天文学、数学、几何学。
建造金字塔需要几何学知识在欧亚大陆最初的五大文明中,古希腊文明是最独特的,因为古希腊并不是在大河流域,古埃及文明位于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文明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古印度文明位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夏朝和商朝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位于黄河流域,而古希腊文明则位于山峦重叠的岛屿之上,古希腊没有大河,也就没有广阔的平原和肥沃的土壤,希腊的农业是典型的商品化农业,希腊多岩石的山坡,适合种植葡萄树和橄榄树,无法种植小麦,因此,希腊人是通过商业获得粮食的,葡萄和油橄榄是经济作物,不是粮食作物,大面积种植葡萄树和橄榄树,是为了出口葡萄酒和油橄榄,而不是自己食用,古希腊文明的独特性也为科学在希腊的诞生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帕特农神庙,希腊古典文明时代的建筑第二:铁器的使用与“轴心时代”的到来
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的人类文明,与最初的文明相比,特点显著,欧美历史学者一般将这段时期的文明称之为“古典文明”。整个时代,处于剧烈的变革之中,而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就是铁器的使用。在中国,这一时代转变,主要体现在周王室的衰微,春秋战国时期的到来。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特点,是“学在官府”,春秋时期的文化特点是“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孔子用“礼崩乐坏”来形容这个时代的巨大变化。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将这一时期的思想、哲学的发展,称之为“轴心时代”,这一时期,世界各地都出现了哲学家和思想家,中国的孔子、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印度文明的释迦牟尼都几乎诞生在同一个时期,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巧合,而是有其社会经济背景的。
孔子画像欧亚大陆最初的文明,使用的金属工具是青铜,我们都知道,地球上的铜矿资源远远少于铁矿资源,铜比铁贵,可是为什么人类在最开始的时候,使用的是青铜器而不是铁器呢?因为铜的熔点低,铁的熔点高。古代的熔炉,可以把铜完全熔化,能够使得溶液里面的杂质浮在上面,而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人类建造的熔炉,是无法将铁完全熔化的,因此,铁矿里面的杂质不容易清除,铁里面的碳元素的多少决定了铁的硬度,含碳量高的是铁,含碳量低的是钢,古人炼铁,是反复将炽热的未完全熔化的铁,反复捶打,形成“熟铁”,这个过程就是脱碳。
中国古代的冶铁技术《天工开物》里记载道:“凡铁分生、熟,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熟。”因为炼铁,熔点高,需要反复捶打,所以,人类一开始选择了青铜器,而没有选择铁器,但是,铜矿资源非常稀有,大部分的青铜器,其实是当作兵器使用的,或者制作成贵族使用的器皿,而人们在农业生产中,仍然广泛使用木器和石器,对于贫穷的人来说,根本买不起青铜器。相比于青铜器,铁农具则是一种廉价的生产工具,能够广泛推广,这必将爆发巨大的生产力,也将产生深刻的社会变革。古典文明时代,欧亚大陆诞生了早期的帝国,分别是罗马帝国、孔雀帝国和秦帝国。古典文明时代,人们的社会关系、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并由此诞生了新的思想与哲学,这就是“轴心时代”的到来,古典文明时代的思想、哲学、宗教一直影响到现代社会,欧洲人接受现代教育,肯定是要读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中国人接受现代教育,同样要读孔子、孟子的著作。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科学就是诞生于“古典文明时代”,古希腊科学的源头其实可追溯至公元前年至前年的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埃及人和两河流域的居民,在农业、天文、数学、医学、文学方面的成就,传播到了古希腊,古希腊人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物质世界中的现象,从而诞生了科学。因此,希腊古典时代的科学是有源头的,这个源头就在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的文明中。当然,中国人在夏、商时期也有着丰富的天文、数学、医学、农学、文学方面的成就,但是,中国与希腊相隔甚远,所以,中国夏商时期的知识并未传播到古希腊,也没有成为科学的源头。
希腊距离两河流域和埃及非常的近,希腊人科学的繁荣,受惠于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的文明,但是,我们又必须指出,古希腊文明的独特之处,古典时代的希腊文明是典型的工商业文明,农业也是商品化的农业,这与希腊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希腊与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存在广泛的贸易往来,对于埃及人和两河流域的居民来说,希腊人是旁观者,希腊人既受惠于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的成果,又保留了自身的特点,他们常常对古埃及文化和两河流域的文化,持怀疑态度和批判精神。在轴心时代,希腊与中国、印度最大的不同,就是诞生了科学,有一些学派试图用知识来解释物质世界中的现象,而不是用超自然的力量,这就是自然哲学的产生,而在此之前,人们解释物质世界的现象,是用神话传说,人们的思想充满了迷信与恐惧,祭祀神灵和建造神庙的活动广泛存在。
中国的老子和孔子,也对超自然的力量持怀疑的态度,但是,中国的夏、商、周是一脉相承的,老子和孔子看待商周时期的文化,并不是以旅行者和旁观者的身份来看待的,这与古希腊的学者学习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是不同的。中国的诸子百家对过去的思想和哲学特别的崇拜,总认为过去有一个美好的时代,中国人也崇拜自己的祖先。
孔子其实是承认鬼神的存在的,认为对待鬼神应“敬而远之”,对于死后的世界,孔子也是采取回避的态度,说:“未知生,焉知死?”老子的《道德经》,不止一次提到神,老子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又说:“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孔子和老子,虽然是试图用理性思维来认识世界,但是,并没有认为鬼神不存在,诸子百家对于商周文化,虽然有所怀疑和批判,但同时又崇拜过去。孔子认为春秋时代是礼崩乐坏的时代,当时的社会应当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他对周公非常的崇拜,老子在《道德经》里也描述了一个美好的时代,“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甚至还说:“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老子认为的美好时代,实际上是黄帝所处的时代,因此,西汉时期的道家学派,往往也被称之为“黄老之学”。
中国诸子百家的学说,主要是讨论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而不是揭示万物的起源。诸子百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