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建设发力,12类专业人才将被重点培

农林类专业一直以来都是高考、考研中的“冷门”专业,如果以上名校为目标来说的话,农林类专业应该是性价比比较高的,但仍然没有多少人主动去选。其实这也容易理解,城里的孩子从来没种过地,甚至可能分不清水稻和小麦,基本上很少愿意报农学。而农村的孩子因为有过接触都知道种地很累,所以更是要努力读书离开农村去城市挣钱,所以也很少会有人选农林类学科。事实上从学科建设上来说农林类学科在所有学科中也是处于边缘化地位。

新农科建设到来

然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农业是立国之本。中国的现代化也离不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近年来,多所农林类高校都开始尝试对农林类学科进行改革,总的来说,就是尝试设立新的农科专业或对现有的农科专业进行改造,试图将传统农业学科与理工类学科进行深度融合,主动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需求的转变。事实上,新农科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年。到年,《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以下简称《共识》)发布,标志着我国新农科建设工作正式启动。根据《共识》我们可以了解到:

一、建设新农科的共识

新时代新使命要求高等农林教育必须创新发展。

二、建设新农科的任务

面向新农业:新农业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之业,更是三产融合之业、绿色发展之业。新农科建设要致力于促进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转型升级,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重塑农业教育链、拓展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

面向新乡村:新乡村是农业生产之地,更是产业兴旺之地、生态宜居之地。新农科建设要致力于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服务城乡融合和乡村治理,把高校的人才、智力和科技资源辐射到广阔农村,促进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面向新农民:新农民是健康食品和原材料生产者,更是现代产业经营者、美丽乡村守护者。新农科要致力于服务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融合现代科技和管理知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推乡村人才振兴。

面向新生态:新生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生产力。新农科建设要致力于服务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升生态成长力,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三、建设新农科的目标

开改革发展新路、育卓越农林新材,树农林教育新标。扎根中国大地掀起高等农林教育的质量革命。

四、新文科建设的责任

为世界高等农林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新农科专业有哪些?

为加快培养急需紧缺农林人才,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年8月教育部组织全国新农科建设中心制定了《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面向粮食安全、生态文明、智慧农业、营养与健康、乡村发展等五大领域,设置生物育种科学等12个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

总结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曾发文表示:“以往农科领域的专业设置基本围绕农业生产分工设立,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专业划分口径过窄、专业之间缺乏衔接的问题。这种专业设置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不能适应新技术、新设计不断涌现,知识和技术不断交叉融合的发展要求,也无法满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而这次《指南》的出台,对传统农科专业进行了改造升级,将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融入传统农科专业人才培养中。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新农科建设以来的新增专业。

如此新农科专业的改革,改善了从前专业划分口径过窄、专业之间缺乏衔接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本科阶段主修农学类专业同样能学习到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等较为通用的知识或技能,为未来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基础。但是,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农林类专业以后就会成为显学,变热门了?这个目前来看应该还没有这样的趋势,只能说有可能会相对趋于理性水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gfangzixun.com/afhhy/4935.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