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干热风不只是北方的专利科技

科技日报记者刘志伟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5月1日至3日,华北中南部、黄淮北部和西部、陕西关中地区、江汉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5~36℃,局地37℃以上。有人说,今年高温发生虽早,但北方小麦还未到灌浆期,即使发生“干热风”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是这样吗?对此,记者采访了资深农业气象专家黄智敏,他说,上述地区偏南一带,会有正在灌浆的小麦,很可能遭轻度或以上的“干热风”危害。故要防患于未然。

荆州市上年10月20日播种小麦郑麦即进入黄熟黄智敏摄

黄智敏介绍,“干热风”通常指小麦灌浆期,午后气温高于32℃,田间相对湿度低于30%,风速每秒大于或等于3米;若气温高于35℃,田间相对湿度低于25%,风速每秒大于或等于3米时,称为重型干热风。其危害机理是使植株体蒸腾强度增大,体内含水量降低,水分代谢失去平衡,光合速率减弱,致粒重较明显下降。

有人甚至称干热风是北方的“专利”,其实不然。像湖北荆州市年5月18-20日连续3天午后气温在36.0℃以上,相对湿度仅19~31%、风速每秒均大于3米,达到了小麦重度“干热风”,造成部分小麦、甜瓜高温逼熟,产量下降,蔬菜叶片日光灼伤。

黄智敏说,值得注意的是,基于/年暖冬,全国平均气温偏高1.09℃,山东、江苏、安徽、浙江、上海等6省(市)偏高2℃以上,经历了历史上最暖的冬季;江西为历史同期次高;河南、湖北等5省为第三高。这样致使冬小麦的生育进程异常加快。像荆州市大部小麦已进入乳熟到黄熟,上述偏南与湖北较近的地区,因会有刚灌浆的小麦,受“干热风”的危害会最重。

对于“干热风”的防治,应事先适时浇足灌浆水,还可喷磷酸二氢钾、硼、锌肥、食醋、醋酸溶液等。以利于提高麦秆内磷钾等含量,增强抗御“干热风”的能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gfangzixun.com/afhgx/5572.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