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信息,年中国大陆粮食总产量约为6.58亿吨(约亿斤),比年降低了0.6%,但依旧是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其中,谷物产量约为亿斤(6.亿吨),比上年下降了约亿斤,下降幅度为0.8%。
那问题来了,这么多粮食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从没听说农民们都要上报自己家的粮食产量啊,再说依靠“农民自己上报”这准确性会降低很多吧……
接下来南生就给大家简单聊聊,国家是怎么统计粮食产量的。整体来说就是抽样调查,实割实测、卫星遥感。
先说抽样调查。中国的粮食生产以“农业生产经营户”为主(占比约为95%)、“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如国营农场等,占比约为5%)为辅。后者比较简单,种植了什么农作物,产量多少、单产多少直接统计上报即可。
对前者,国家统计局一般会在全国抽选了数百个县,里面再挑选上万个村民小组,数万块地块,分别在夏粮、早稻、秋粮的播种季节,对种植的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粮食作物抽样调查,获得播种面积、种植类型等各类数据。
之后再实割实测。通过对抽查的数万块田地的实际收割,获得单位面积的粮食实际产出,再推算出全国单位面积产量数据。之后,依据“粮食产量=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的公式,计算出全国的粮食产量数据。
据报道,每年国家都会组织成立各地的粮食产量抽查统计小队,并对新选配的辅助调查员进行系统集中培训,各调查点不能随意调整调查地块及小样本的数量,严格执行实测调查作物的调查地块要求。
要依据规范严谨的流程实测,要及时测湿、称重、填报报表(如上图)。除此以外,国家每隔一段时间还会进行“全国粮食大普查”,从而获得中国的粮食种植、产量、库存等各类型的全面数据。
最后就是高科技手段了——“粮食遥感估产系统”,主要根据卫星遥感数据计算得出的参数计算,该系统由气象模型单产模拟、种植面积统计、作物种植比例统计等模块构成。可用于粮食供需和安全评估,出具粮食产量预测报告等。对此,网友们您如何看待呢?本文由原创,请勿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