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小麦的技术,小雪不离土,大雪不离母

小麦是中国四大主粮之一,种植的历史有几千年之久。老家里以面食为主,地里面主要种的也是小麦,对于麦种麦收可以说相当的熟悉,这源于自古流传关于小麦种植技术俗语谚语。虽然现在种植技术比较发达,但过去人们总结下来的经验,却依然指导着人们进行种植。

小雪不离土,大雪不离母

冬小麦的播种时间通常在9月-10月分,有这样的一种说法“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冬小麦种植的时间通常在秋分到寒露这段时间里,时间太早小麦生长太过于旺盛,遇到寒潮后很容易使得小麦冻伤,不利于麦过冬。种植时间太晚了小麦芽太弱,或者根本不出芽。

经常听村里面的老人说、“种麦不过霜降关”,“小雪不离土,大雪不离母”,其实指的就是小麦的种植时间。等到节气小雪后种小麦,小麦的芽甚至长不出土来,这样的麦芽肯定无法安全越冬;到了节气大雪之后种小麦,气温太低,小麦根本不发芽。

大雪盖上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立冬以后温度变化较大,要做好小麦的防冻工作。过去来说,小麦防冻通常靠一场大雪,有着这样的说法“大雪盖上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大雪过后可以给小麦保暖,并且能缓解旱情。

大雪什么时候下谁都不能肯定,过冬前给小麦封冻水成了,防冻保苗的重要工作。立冬以后给需要的小麦浇水上一次透水,这样可以防止因为温度急剧变化造成冻害死苗。对于秸秆还田后种植小麦的,浇冻水更有必要,还可以促进秸秆的腐烂。

麦收三月雨,麦怕三月寒

小麦的返青期通常在三月作用,这段时间天气并不稳定,最怕的就是“倒春寒”,突然来临的寒流会造成小麦冻害,特别的影响产量。“麦收三月雨,麦怕三月寒”,如果三月份的时候天气稳定,往往会有不错的产量,尤其是下雨以后,更能及时给小麦补充水分。但三月份的时候,天气乍暖还寒,小麦刚长出来的叶子抵抗力差,很容易被冻死,还可能爆发病虫害。

这段时间内应该多注意天气变化,在降温前给小麦灌水,水的热容量比空气和土壤大,早倒春寒到来前可以减少地面的温度变化,并且这格式化应当适当的补肥和预防病虫害。

麦倒一包糠,谷倒一包秧

麦收的季节是最提心吊胆的时候,天时地利缺一不可,尤其是过去都到人工收麦,把握好时间最为重要。这段时间天气变化急剧,一场大风,一次降雨都会对麦收造成吧小的影响。俗话说“麦到一包糠,谷倒一包秧”,若是小麦倒伏以后基本就不会灌浆了,按照农村的说法就是“不出数”。

这段时间内不能想太多,熟的差不多就应该收麦了,“麦子收十成,早断秋粮根”。小麦不同于其他的农作物,等熟透了以后会掉粒,倒伏的情况,老农村常说,“麦是伏中草,不割自己倒”,想要等到麦子全熟透了,反而会损失不少。

种地虽然是靠天吃饭,但更离不开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管理,早在许多年以前人们便把这些经验通过民俗谚语的形式流传了下来,不得不说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gfangzixun.com/afhgx/3837.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