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柴米多市集的摊位,到6年后多个销

这是一期关于静好堂创始人齐爷的深度采访稿,全文字,阅读全文约需要10分钟。

年,被精酿圈内定义为中国的精酿啤酒元年。

这一年,高岩创立了高大师。而后,潘丁浩创立了熊猫精酿。银海创立了牛啤堂。相继崛起的品牌还有道酿、当歌、老饕、蜂狂、问山麦酒、醉厦门、莱宝、优布劳等。数年时间,一共诞生了近10个被中国精酿发烧友们认可的本土瓶装精酿品牌。

年,因为这股精酿热潮,在天津从事食品研发的齐爷,也在家里琢磨酿酒,那时是玩票,仅供自家酒局。

年,齐爷来到大理,在过了一段风花雪月的时光后,开始想要做一件事。

于是,用块的原始资金,买了跟天津家里同样的桶装酿酒设备,5月份时酿了 批酒,应当时柴米多的市场人员邀请,成为年柴米多市集刚开办时的 批摊主。

随着柴米多市集的发展,齐爷的自酿酒也逐渐进入市场化,创立了静好堂。6年后,静好堂在大理有自己的一百多个销售终端。

在齐爷口中,自己是搭上了柴米多市集发展的风口。但在我看来,没有他的不懈努力、用匠心精神,做出的有竞争力的精酿,是无法复制这一个传奇般的创业故事的。

所以在这里,颖包就精酿相关的10个问题,采访了齐爷。希望能使大家对精酿有一点深入的了解,并对正从事精酿行业、或正在创业的人,能有小小的启发。

Q·1

···精酿啤酒跟我们平常喝的啤酒有什么不同?

首先表明一个观点,精酿啤酒,本就是对抗和不满的产物。

精酿啤酒起源于年代英国和美国的精酿啤酒运动(TheCraftBeerMovement),是手工、家庭工坊对抗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回归小型、独立、传统、多元化、个性化的一场变革运动。

精酿和工业啤酒本质的不同是在理念上。工业啤酒的理念是市场化思维,而精酿的理念是爱好者思维。

因为思维和理念的差异,工业啤酒肯定是成本越低越好,工艺越简单越好,规模越大越好,效率越高越好,所以它的呈现必然是产品单一、风味寡淡、低成本、低价格、高受众人群。

那么精酿呢?精酿的工艺更复杂、原料用的更好、生产周期更长、品种更多样性、创新度更高。随之价格更高、受众更窄。

?

因为有以上的种种不同,导致工业啤酒和精酿的体验感天壤之别。打个简单的比方来说,就像咱开车,五菱跟宝马,都能开,但它们的驾驶体验皆然不同。

口味上的话,就像麦当劳与地方特色菜的区别。工业啤酒好比麦当劳,就是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往全世界复制。精酿如同川菜、湘菜、淮扬菜、粤菜、东北乱炖等地方特色菜。但是话又说回来,麦当劳并不差啊,所以某些工业啤酒做的也挺好的,只是呈现上比较单一。

Q·2

···那精酿的价格是不是也相对工业啤酒要高出许多?

精酿的价格普遍会高一些。因为价格是产品价值的市场表现。

啤酒的市场结构是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金字塔底层体量 的,就是工业啤酒,价格便宜;金字塔上部就是精酿啤酒。而静好堂目前在摸索的,就是从供应链端降低成本,降低价格壁垒,让更多被价格挡在门外的普通啤酒消费者进来。

但是精酿无论怎么降价,也不会到工业啤酒的价格。如果降到了,那就不是精酿了。

你看我们的酒单上,有9块9的 拉格,12块的经典小麦跟黑啤,价格降低的同时,品质及利润并没有降低,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秘诀就在供应链上,静好堂花了几年梳理供应链的4个基本点:原料成本、制造成本、物流、终端配送。

通过梳理供应链效率,降低整体成本,但品质没有降低,利润也并没有牺牲,仍然保持比较健康的状态。当然这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迭代的过程,不能停歇。

所以说,一切商业的出发点有且仅有一个,就是让消费者获益。

Q·3

···这种调整在行业算是一种很大的突破吗?

还远远算不上突破。

如果用市场化的思维来考量整个精酿行业的话,精酿从业者的市场化思维的段位还不高,大多还是遵循传统模式。

我认为,奶茶行业是目前市场化思维的高端玩家,它高度市场化,并且有大资本的加持。相比奶茶行业,精酿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精酿的行业从业人员,很多是半路出家,欠缺产品和市场的基本功。说到底还是基于“自己的满足”的爱好者思维,而市场则是基于完全不同的”消费者思维“。如果精酿想在市场上有所突破,思维的转变是必须的。

而静好堂的优势是,作为创始人,我在食品行业有了二十多年的积累,有丰富的产品研发、市场、原料资源。我们的思维转换可能更快一些、提炼逻辑和原理的能力更强一些。但这一切也是一直在摸索。

许多创业者看到别人开个店,做代工,咱也开个店,做代工,但实际运营却障碍重重。是为什么呢?很大程度上,看表象容易,看背后的系统难。

挖掘事物的底层逻辑,用合适的表达形式去呈现,这是商业通识。

Q·4

···怎么定义静好堂的Slogan“大理的精酿生活”?

它表达了几层理念。首先,静好堂是从大理起步、如今也根植于大理的,所以它首先是一个区域的品牌战略:静好堂是大理的精酿品牌。

其次,精酿生活,表达的是静好堂的价值观:我们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和脑力,生产出我们的产品,来跟市场达成交易,换取我们想要的生活,这是狭义上的定义;

广义层面是,无论你此刻正在做什么,无论你正在过着怎样的生活,你都可以用自己的勤奋、努力、体力和脑力,“精酿”你自己的生活。

其实说到大理,说到精酿,通常很容易联想到是,这里 的气候条件、良好的人文环境、宽松的市场背景下,面朝洱海、春暖花开的惬意的度假场景。

但当开始从度假,转而在这里生存、开创自己的事业,这些所谓轻松惬意的场景,全部都只是想象。

当你一旦开始创业的时候,就意味着进入黑暗森林。进入森林的程度越深,越黑暗,越会有意想不到的*蛇猛兽出现,打你个措手不及。扛过去了,通过一关,扛不过去,换条命再来,或者放弃。

前年我们策划了一个栏目,做了很多采访,积累了不少采访素材。采访那些身在大理,靠自己的头脑、技能与勤奋,认认真真做好一件事情的人,无论是开面馆的、做摄影的、做银饰的。

这些不同的生活方式,总结成我们的品牌价值观,即是“大理的精酿生活”,再提炼出十个字,就是:守正、出奇、笃实、久久为功。

守正出奇:出自《孙子兵法》,以正合以奇胜。守正:正气与正法,这是我们做事为人的基础。正也有道的含义,道就是法则和规律,遵循规律和法则去做事。

出奇:策略和手段。笃实:心无旁骛,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做该做的事。久久为功:时间的加持,功不唐捐。

Q·5

···静好堂的品牌文化是种踏实、笃定的创业、守业、立业精神。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浮躁,表现在大理,就是流动性非常大,难以沉下心来做一件事。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其实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年轻人具备高度活跃、开放的思维,这是他们往更高层面突破的基础。

但把事做好,要遵循“道、法、术”。道,是理念、规律和逻辑,在后两者的基础上悟。术,是技能,是需要长时间练习的,没有捷径可走。法,是方法论。在技术的基础不断提炼规律。

所以说,想在一个领域内成为高手,必须要有时间的积累。现代年轻人具备了更好的成长基础,仍要训练与时间为友。

另外,对于有创业意愿的年轻人,想存活下来,需要有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家人支持、小人逼迫,四大元素共通加持,缺一不可。

Q·5

···对精酿入门者来说,如何判断一款酒是不是好喝?

从专业角度给建议,就是:别用专业角度去分析,以致直觉被数据左右了。

别去考虑酒花、麦芽、酒精度、糖分数据。最直观即是,喝了 口,好不好喝?想不想喝第二口?有没有愉悦感?这就够了。

一款酒是不是好酒,就是要多喝。跟茶一样,喝过好茶,就自然能分辨不好的茶。

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上去了就很难下来。这就是生理不可逆性。

Q·6

···静好堂的精酿跟其他的精酿品牌,有什么不同?

目前来说,我们的产品力可能更强一些。这不是我自己说的。这是五六年通过市场反馈的结论。

但这只是暂时的,随着今后酿造技术的普遍提高,产品力优势会越来越小。品牌力是我们目前的弱项,针对这一点,未来我们会不断提升品牌力,具体细节目前不宜公开,希望谅解。

Q·7

···如果我也想开一家精酿酒馆,您可以给予哪些帮助?有没有什么条件?

六年前刚来大理时,我用块钱起家做精酿,很幸运,存活了下来。这六年间,用时间换空间,建立起了静好堂这个相对成熟的产品体系。

静好堂目前的产品体系,相当于餐饮连锁店的中央厨房。依托这个中央厨房,我们在大理古城、喜洲、双廊推进我们的合作联盟计划。

静好堂用自己的产品系统支撑联盟点的运营,把一个完整的商业链条切成两段,静好堂负责产品端,联盟店负责运营端。用产品力和成本优势给联盟店赋能,以此让联盟店获得竞争优势,最终使消费者获益。

这就是前面所讲的:“一切商业行为的出发点,都应该是让消费者获益”。

Q·8

···新大理人对于精酿啤酒的意识怎么样?

新大理群体对于精酿具备较好的市场认知基础。

年我在柴米多集市摆摊时,就感受到了这种认知优势。也就是在年,我开始办酿造培训班,反响非常好。到今年累计培训了将近位学员。

啤酒,作为仅次于水和茶的中国三大饮品之一,它的美妙理应让更多的人体验到。

所以在大理做精酿,节省了很多沟通、培养的成本。同时虽然它的市场规模有限,但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 精酿品牌、国内大品牌以及一些本土品牌都在争夺大理这个有限的市场空间。

Q·9

··对静好堂这个品牌的发展有什么期待吗?

在大理,做精酿肯定是有天花板的。进一步的话,就需要在深耕大理本地市场的同时,去突破天花板,走出去,在细分市场做差异化。

年,通过京东和天猫在售精酿啤酒占啤酒的比例粗略测算,中国精酿啤酒的消费量占比啤酒的比例约为2.4%。而在年的在美国,这个数据是12.3%。

参考美国的数据,现阶段的中国,精酿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它是个增量市场。所以我们认为,相比竞争,更重要的是竞和。竞争,争的是存量,竞合,合的是增量。拓展精酿群体,就是竞合。所以需要整个行业联合起来,去做市场增量,促进行业整体提升。

Q·10

··在品牌市场化的过程中,爱好者思维转变成市场化思维后,对精酿市场会有什么样的冲击?

未来不管我们精酿从业者是否愿意,一旦精酿赛道被资本介入,来按市场化的方法压低成本降低质量,这时资本可能不会遵循精酿精神,反而利用精酿文化,来占取精酿市场的份额。

但需要知道的是,工业啤酒厂的班底做精酿,是做不好的。这是我接触了多个工业啤酒厂后得出的结论,因为理念上就存在不可调和的冲突。

在食品行业,但凡做到 的,都不是产品 的。

精酿行业,如果想规模化的存活,用传统的快消品思维是没戏的,必须在商业模式上破局。

具体的方法,我们下一期再讨论。这一期已经太长了。江颖又舍不得剪成两篇。也欢迎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gfangzixun.com/afhgx/37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