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0日,国新办举行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介绍,今年全年粮食有望高位增产。具体而言,夏粮量质并增,产量亿斤、增加59.3亿斤。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占37.3%,提高1.5个百分点。早稻实现增产,产量亿斤、增加14.5亿斤,连续两年增产。
秋粮增产已成定局,秋粮面积稳中有增,目前收获已近八成,近期的阴雨对产量影响总体有限。“全年粮食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李博摄
全年粮食丰收已成定局
今年极端天气多发,近期北方地区降雨较为频繁,这会对秋收和冬种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否会改变秋粮丰收的基本面?
对此,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回应,秋季北方降雨偏多,特别是9月下旬以来两轮强降雨,给北方秋收带来了不利影响。一方面,秋雨连绵造成秋收进度放缓,据农情调度,截至目前全国秋粮收获75%,比常年慢了4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秋雨连绵造成了秋收成本增加。潘文博说,为了应对地湿问题,把丰产的粮食收上来,有的农民需要把轮式收割机改成履带式,有的要把稻麦收割机改成收玉米的,有些需要人工来抢收,这些都明显增加了收获成本。*海地区反映,今年机收玉米,1亩地增加的成本大约是50-元。
潘文博说,目前全国秋粮收获大头已经落地,从各地实打实收和农情调度情况看,河南、山西、陕西因严重洪涝和干旱,秋粮确实减产了。但其他主产区秋粮多数是增产的,特别是东北四省区增得比较多,“算总账,全国秋粮是增的”。
潘文博分析,今年秋粮丰收有三个因素:一是秋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增,这是丰收的基础;二是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增加比较多,加上光温水匹配较好,单产提高了,这是丰收的关键;三是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局部灾情确实很重,重灾的农户甚至绝收,但是总的看,全国农业受灾程度轻于常年。
他给出一组数据:今年农作物受灾面积1亿亩左右,近10年平均每年农作物受灾3.6亿亩,从受灾面积和受灾程度看,今年农业灾情应该是近10年最轻的一年。
基于夏粮、早稻合计增产74亿斤,秋粮也增产,“应该说全年粮食丰收已成定局,可实现年初确定的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潘文博说。
另外,持续降雨不仅影响秋收,更主要影响秋种。由于土壤普遍偏湿,腾茬整地困难,冬小麦播种受阻。截至10月19日,全国冬小麦播种进度6%,比常年慢了7个百分点,特别是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大部播种比常年晚了15天以上。
“今年晚播麦比例大,晚播麦冬前积温就不足,将导致冬前分蘖减少、个体偏弱、群体偏小,不利于培育冬前壮苗。有的地方农田积水没法排除,可能会错过播期,无法下种。土壤过湿也会加重小麦条锈病、茎基腐病等病虫草害发生。”潘文博说,但专家讲,小麦生育期长,回旋余地大,过去也有播期推迟的时候,只要冬前能播下去,开春后管理措施跟得上,夺取丰收还是有希望的。
他表示,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采取超常规措施,重点抓三件事:一是抓好秋收扫尾,确保颗粒归仓;二是抓好秋播秋种,力争冬小麦面积不下降或少下降;三是抓好冬前和早春的麦田管理,为明年夏粮丰收夯实基础。
预计生猪供应相对过剩局面仍将持续
当前猪肉价格持续下跌,部分养殖场(户)出现亏损,未来一段时间猪肉价格走向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