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贸易商而言,真正需要思考的不是小麦价格涨多涨少的问题,而是你打算赚多少钱的问题。还用问吗?当然是赚的越多越好——这话不假,换作是谁都是这种想法,这是人性。但也说明了,现在大家手中的小麦都是有利润的状态,赔钱是少之又少。风险与利润共存——赚的越多,风险系数就会加大,你是想适可而止,还是想赚的更多。
“黑海又出事了,小麦肯定要大涨”,大涨你个大头鬼,国内的小麦供应一直都是一个宽平衡的状态,口粮是完全没有任何的问题。原来经济好的时候存储两袋面,现在不好就存一袋面,同时前期芽麦的炒作,导致很多人没有理性的囤面粉,叠加天气的炎热,对于面粉的需求下降是肯定而不是否定。所以,原则上来讲,小麦的供应就是一个充足的态势,根本没有所谓的“缺口”,拿缺口、芽麦炒作的目的不就是两个群体嘛。
一个是贸易商,想要手中的小麦利润最大化,赚更多的钱,另一个主体就是手中还有小麦的农户,想让手中的小麦价格卖一个更高的价格,满足自己的钱袋子。除了这两个群体,还有什么群体希望小麦的价格大涨、暴涨?作为不是农业生产者,他们希望面粉的价格一天一涨价吗?肯定不会。
国际上炒作小麦炒的风生水起,但国内的小麦依旧无法撼动,你涨任你涨,我落任我落,不受任何的影响,影响的只是手中有粮主体的情绪。——自古以来,想炒作小麦最后都是失败告终,一地鸡毛。#小麦#看看玉米,炒了三年,受伤了三年,玉米一个紧平衡的态势,玉米有缺口的情况下最后都炒“糊”了。现在整的玉米有点风吹草动就如惊弓之鸟,吓的瑟瑟发抖,其根本不就是赔的太惨重了吗?国内能炒作的只有一个品种——大豆,大豆缺是不争的事实,咋炒咋有理由,剩下其他的主粮谁说缺,只能送你两个字:扯蛋。
历经了三年,嘴里喊着不卖,但是现在市场中大量的小麦在市场中流通,又做何解释?不论是粮庄还是粮商还是贸易商,根本的目标只有一个——赚钱。赚多赚少都是赚,但没有赔钱,这不是挺好的吗?但不同的人不同的想法和认知,你的认知和能力决定了你在什么样的行情下赚多少或者赔多少,就这么简单,没有一颗敬畏市场的心,早晚会被市场所吞噬。
农民老铁们大家好,今天是年7月29日,面粉企业表面开始涨价,但卖粮的车却出现了“拉磨”的态势,特别是涨的比较多的企业卸车速度非常的慢,说明企业的库存有了一定量,但又不敢大幅度的落价。
当下湖北、安徽、江苏等的春玉米已经大量的上市,前期外地抢收的粮商已经在角落里偷偷擦眼泪,说明前期炒作的热火朝天,价格被推高,但随着热度的减弱,玉米价格相继都开始回落。
有人认为春玉米的价格与芽麦的价格差不多,饲料企业会有一部分转向采购玉米,采你个大头鬼,人家刚刚调整完自己的配方,岂是说改就改,而且这些潮玉米的蛋白根本无法与小麦相比。
就当市场“愁眉苦脸”之时,小麦终于传来了一个比涨价还高兴的消息,那就是福建厦门市级储采购2.05万吨小麦,底价,最低成交只有,成交均价,折合1.51元/斤,此次采购的价格着实是让人“刮目相看”。
而且现在多个地储采购的底价正在慢慢上移,说明价格过低的话,根本采购不上来,市场还是要与地储博弈,为了完成任务,他们只能抬高价格——这也为未来的小麦涨价做了铺垫。因为不论是储备库还是地储,这些采购完的小麦最后也会轮出去,而轮出去的价格肯定会高于收购的成本,那么也就说明未来小麦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他们也不会做赔本的买卖,就这么简单。
同时整个市场的粮商相对谁也不敢大批量的存粮,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去年华北地区的玉米市场的状态,前期大家都不存粮,都在做流量,等回过头发现,本地的玉米大量的流失,好玉米越来越少,那么后期肯定会有一个供需错配的行情,导致优质的小麦会有一个上涨的行情,至于能涨多少,都是未知,市场最终会给出一个答案。
年7月29日全国最新小麦价格山东青岛五得利:1.元/斤,涨5厘。
山东青岛金喜燕:1.元/斤,涨5厘。
山东发达枣庄:1.元/斤,涨1分。
山东菏泽华瑞:1.元/斤,涨1分。
山东华统面业:1.42元/斤,涨5厘。
河南周口五得利:1.元/斤,涨1分。
河北深州五得利:1.41元/斤,涨5厘。
江苏宿迁五得利:1.元/斤,涨5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