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青枯病的防治方法,不及时处理大大减

马铃薯是我国的主要粮食和第四大粮食作物,特别是欧美等国家所钟爱的产品。它不仅是一种很好的食品,而且在淀粉、酒精工业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马铃薯的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好,耐旱,易于贮藏,价格低廉,用途广泛,是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人们发现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一种叫作“青枯病”的病害,其减产幅度可达到20%,重则达到80%,有的甚至没有收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怎样预防?应该做什么?

01马铃薯的简介

马铃薯又叫马铃薯,现在和小麦、水稻、玉米、高粱并列五大作物。马铃薯块茎富含丰富的淀粉,能为人类提供必要的营养和卡路里,特别是在欧美,马铃薯是最主要的食物。中国是全球马铃薯产量最高的国家。

02青枯病的简介

茄科劳尔氏菌是引起青枯病的主要原因。病菌会通过根茎和根茎的伤口侵入马铃薯,马铃薯一旦生病,叶子就会枯萎,根系也会变得枯黄,很有可能会让马铃薯的植株腐烂,长不出马铃薯,而快速生长则会造成作物减产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八十,甚至是颗粒无收。通常,受过青枯病的马铃薯,到了晚期,其体色会发生明显的改变,多呈暗褐色,并伴有白色的黏稠液体,经常散发出一股腐臭的味道,对马铃薯的收成和销量都有很大的影响。

03青枯病的病原

马铃薯青枯病的发生,是由于受绿枯病菌的侵染而引起的。细菌门甲单胞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通常呈椭圆形,直径在0.5-0.8之间,一至四根无荚膜,无齿囊,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很容易繁殖。这些病菌大多是在植物的残枝体和土壤中越冬,等到春季气温升高的时候,它们就会寄生在宿主的身体里,然后破土而出,通常在10℃到37℃的时候,它们就会开始生长。

此外,pH为6.6的环境最适宜细菌生长。这种病菌主要是通过雨水、空气、化肥、昆虫生产工具等途径,从马铃薯根部的伤口处进入,造成病害部位呈现暗棕色、不规则的水浸状。这种细菌会不断地进入细胞,然后以极快的速度生长,阻塞管子,阻碍水分的正常输送,从而造成马铃薯的生长停滞。

04青枯病的发病规律

通常在阴雨季节,温度高,土壤湿度高的情况下,这些细菌就会大量繁殖,如果是在地势比较低的地方,土壤比较酸性,很有可能会导致马铃薯生病。如果平时不注意耕种,发现病倒的野草,在田间施用未腐烂的化肥,都会导致马铃薯生病。结果表明,马铃薯发病高峰通常发生在6月底至7月中旬,至8月中旬时发病基本结束。

05青枯病的发病表现

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整个农田的叶子都会干瘪,果实也会变得短小,甚至连根都会腐烂。一般来说,发病的时候,没有任何的症状,但是发病后的十多天,就会出现大片的叶子枯萎,早期的时候,叶子还是绿色的,这就是所谓的青枯病。病株的茎秆比较粗糙,切开后会出现黑色和黑色的纹路,用玻璃杯浸泡,可以看到茎秆上有白色的粘稠液体。到了这个时候,马铃薯的维管束都会变黑,肉质不会脱落,但马铃薯却像泥巴一样腐烂,没有任何市场价值。

06青枯病的防治方法

1、选择抗性品种进行栽培

为防止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病害,给种植者造成很大的困扰,我们从一开始就选择抗病品种,这样既省钱又省力。在播种前,要仔细筛选出健康的马铃薯,剔除患病的马铃薯,并对马铃薯进行严格的消毒,直到马铃薯进入地下室或储蓄。但目前马铃薯对青枯病的抗性还不够强,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培养。

2、轮换作物

要防止马铃薯发生青枯病,可以采取四至五年的轮作方法,在同一片土地上,不能同时使用同一品种的豆类作物,以免发生青枯病。

3、科学管理

我们可以事先修好排水沟,以便日后及时排水,防止因洪水泛滥而造成马铃薯的青枯病。此外,还可以适当的施用氮磷钾肥,以利于马铃薯的根系吸收养分。

出苗后15天左右,每天施用2公斤的有机肥。如果是酸性土壤,我们可以在播种前将~kg的生石灰均匀的洒在土壤里,再把泥土翻过来,可以很好地抑制青枯病的发生。到了交货时间,我们就可以在开垦土地上撒点石灰,然后浇上水,这样的话,两三天的时间,就可以将土壤中的细菌全部杀死。

结论:以上是关于马铃薯青枯病的一些基本知识,并对其进行了防治。我国是马铃薯的主要生产国,其种植面积、产量都居世界首位。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马铃薯的种植面积每年都在增加,应加强对马铃薯病害的认识,尽早发现并及时采取措施,才能有效地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想要了解更多农业知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gfangzixun.com/afhzz/709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