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猪价行情的探底前行,前不久市场终于启动了今年首轮中央猪肉收储,根据通告显示,此轮猪肉收储数量为4万吨,收储日期为本月的3号和4号,伴随着猪肉收储的来到,不少养猪户们磨拳搽掌,对于猪价止跌反弹的呼声很高。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新一轮猪肉收储的来到,养猪户期望的猪价反弹并没有来到,相反还出现了一定的行情回落。虽然跌幅不大,但是打击力度不小。
相比于猪价行情的持续回落,粮食价格却是非常激进,小麦均价一度突破了1.7元大关,玉米均价也站到了1.5元/斤的高地,饲料成本大幅提高,生猪养殖承压加大,不少养猪户陷入了亏损局面。需要注意的是,小麦在年前的时候,不过一块三四元一斤,玉米在年前的时候不过一块二三元每斤,如今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小麦,玉米均价涨幅达到了30%以上,这在寻常年份是非常罕见的。
关于粮价上涨的因素,这里就不再啰嗦了,前几天我们做过了多篇讨论,无非就是俄乌冲突,全球粮价上涨波动,加上能源化工价格大涨,农户抗价惜售增多,以及市场资本流入的跟风炒作这几个重要因素,导致了国内粮食价格的一飞冲天。而今天我们着重谈论一下生猪价格的下跌情况,以及目前潜在的几个下行风险。
从年后开始,此轮猪价下跌已经两个多月了,虽然中间经历过多次的行情反弹,但是总体走势涨少跌多,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利好情绪。一方面是年后属于传统消费淡季,市场猪肉消费需求下降,加上疫情影响,拉低了猪肉市场消费预期,导致猪肉白条走货不畅,批发市场剩货较多。
另一方面,就是国内生猪产能的惯性增长,年前猪价回落,产能去化虽然开始,但是由于养殖成本偏高,市场普遍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生猪产能去化进度并不明显。根据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国内能繁母猪存栏数量为万头,环比下降0.9%,同比下降3.7%,仍然高于往年同期正常保有数量,我们都知道能繁母猪是猪肉供给的先头兵,能繁母猪还没有明显下降,意味着猪肉供给也不会下降太多。
最重要的是,猪价下跌之际,饲料价格却在频频上涨,生猪养殖利润大幅缩水,养猪户资金压力大幅增加,为了降低运营风险,只能加快生猪出栏数量。从1月份的生猪出栏数据来看,1月份全国生猪出栏环比增长了9.4%,同比增长了23.6%,猪肉供给阶段过剩,成为了年后猪价一路走低的主要原因。
截止到3月10日,国内生猪均价还在回落,外三元平均价格跌至6.11元/斤,南北猪价呈现飘绿,不论是生猪产区,还是猪肉销区,目前猪价差距变化不大,基本上都处在6元上下浮动区间。不过意外的是,经过多日的震荡下调过后,东北产区罕见地迎来了全线飘红,单日上涨0.1~0.2元/斤,不知道是触底反弹还是昙花一现?
从当前的生猪价格走向来看,市场行情或许还并没有完全探底,还记得上一次猪价探底的低谷价位,是出现在去年六七月份的四五元每斤,后期随着猪肉收储的来到,以及中秋,国庆,春节假期的增多,猪价探底过后,很快迎来了一波较强的反弹。也就是说,当前猪价低点还没有出现,随着后期猪肉消费淡季地来到,以及生猪集中抛售的增多,猪价还有进一步探底的可能。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猪市虽然不堪,但也并非是无一利好,由于猪价跌破预期,加上饲料养殖成本上涨,为了遏制猪价过度下跌,防止猪跌伤农的出现,继上一批4万吨猪肉收储过后,市场很快开启了第二批猪肉收储,预计收储数量为3.8万吨,交易时间在本月10日的下午13时至16时。这也是今日东北猪价强势反弹的主要因素。
当然,猪价能否止跌反弹?主要还要看接下来的市场消费情况以及接受程度。毕竟首批4万吨猪肉收储都没能带动拉升猪价提振,这一批3.8万吨猪肉收储的提振力度也会打上一个折扣。加上饲料价格涨幅较猛,养殖端承受压力较大,不排除猪企会有逢高出栏的倾向。
而从消费端来看,市场走向同样不容乐观。目前国内猪肉价格虽然随着猪价回落降幅明显,环比年初下降了4.6%,同比去年同期下跌了42.5%,不少地方猪肉回到了十元时代。但是由于天气回暖,居民消费饮食清淡,加上疫情持续,餐饮行业恢复受阻,市场猪肉消费较差,中小批发市场剩货较多,猪价反弹缺乏支撑。
所以,综合来看,随着第二批猪肉收储的来到,以及饲料上涨带来了成本压力,部分养猪户存在较强的抗价惜售情绪,但是在供强需弱的大背景下,猪价反弹难度较大,短暂的震荡反弹过后,猪价行情再次下行恐怕也是避免不了的。
今天3月10日,调整后全国生猪,白条猪肉收购参考限价!#今日全国生猪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