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宋红胜实习生张天琼通讯员李娟文/图
农业专家下农田,引来一群庄稼汉。3月14日,在卫辉市李源屯镇东湾村的麦田里,该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服务总站站长刘广亮正在为小麦“把脉问诊”。
“给俺看看麦苗长得咋样?俺家还有块盐碱地,那些麦苗啥时候浇水好?”王付菊家种了十几亩麦子,麦苗长势不一,如何科学浇水施肥让她发愁。
“要因苗施策,一类苗不是特别缺墒就推迟浇水,但要做好病虫害防治;二类弱苗和三类苗要结合浇水追施高氮复合肥,早春早浇水,拔节中后期进行第二次水肥管理。”刘广亮薅出一把麦苗,仔细查看后给出了建议。
去年7月下旬的特大暴雨之后,卫辉的农田又受到持续降雨的影响,麦播时间推迟了近20天。据农业部门统计,越冬期时,当地一类苗占地5万亩,二类苗占地10万亩,三类苗占地35万亩。通俗上讲,一类苗就是分蘖多、健壮生长但不旺长的麦田,二类苗就是一般性麦田,三类苗主要是晚播的分蘖少的麦田。
为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今年年初,卫辉市组织“科技壮苗”小分队和区域站农技人员67人,分组到各乡镇村进行科技包村服务,尤其侧重种田大户的重点服务,现场查苗、查看病虫草发生情况,指出具体处理意见。
“去年11月、12月及今年元月份,卫辉市整体气温较往年偏高、光照适宜,晚播弱苗向好转化较快,整体苗情远好于预期。”刘广亮说,随着春管工作大力开展,加之年前麦播底肥底墒充足,苗情发育稳健,地下病虫害较轻。截至目前,一类苗占地23万亩,二类苗占地22.2万亩,三类苗占地4.81万亩。弱苗转壮苗,呈现了“先天不足,后天弥补”的态势。
卫辉市还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在安都乡大双村村北的高标准农田里,一座水肥一体机横穿数百亩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项目旁还配备了气象监测站与病虫害监测站,方便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