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粮仓,小麦扬花期苗情向好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春暖大地,万物“耕”新。

时值四月下旬,大部地处北温带的河南省,已进入病虫防控关键期。而在田间地头,一幅幅科技助产、政策惠农的图景正在生动上演。

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河南小麦产量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粮食总产稳居全国,连续七年稳定在亿斤以上,不仅解决了本省1亿人的吃饭问题,还每年调出原粮及制成品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河南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稳住“三农”基本盘的同时,更筑牢了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河南省统计局公布的年一季度全省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今年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继续稳定在万亩以上,小麦苗情持续向好。

抢抓春管关键时期

《左传》有载“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这里的“温”指的就是河南焦作温县。

作为历史悠久的产粮大县,温县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光照充足,灌溉便利,是冬小麦生产繁育适宜区,也是全国的粮食高产区。

在上一年十月播种后,经历了一冬的酝酿,随着春回大地,小麦返青、抽穗,到4月下旬,温县当地麦田已大片进入扬花期。

当前是小麦育种试验最繁忙的阶段。

在一片10亩见方的选育田里,一株株麦苗呈小型“方阵”紧密有序排列,各方阵因杂交的父本、母本不同,呈现出高低错落的不同形态。而麦田间,几个头戴草帽的女工手握镊子,正小心翼翼处理着麦穗上的花蕊,在杂交‘手术’后,再套上杂交袋进行专业标记。

(育种田内小麦杂交正在进行)

“种子就是农业的‘芯片’。品质优异的麦穗,一棵能结出近百个麦粒,且粒粒饱满。”作为这片田地的科研带头人,申彦昌捧着田里一颗最粗壮的麦穗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目前在扬花期,工作人员需要手工一颗颗为母本小麦进行人工授粉。完成杂交后,等打下种子,来年再进行生长实验。

“这样一株优良的麦苗,是已经历了五年生长选育的产物。但即使如此,育种过程仍未结束。一个高产、抗病、优质的新品种,往往需要约十年的培育,从数以千计的杂交组合里优中选优。小麦育种是一个漫长过程。”他说。

这片投入多年人力、物力、财力的育种地块,并不是哪个研究中心的实验区,而是隶属于温县裕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理事长朱乐军告诉记者,作为一家集育繁推为一体的种业企业,裕田农业目前拥有小麦新品种5个,其中自育品种“温裕3号”和“温裕”已成为主推品种。

当下,朱乐军管理的近千亩良田里,麦苗茁壮青翠,长势喜人。“今年的苗情确实好,如果接下来的气候与种植情况持续稳定,肯定能是个丰收年。”他笑称。

对于扬花期的麦苗而言,病虫害防治是关键。不同与以往人工施药防虫的老方法,如今田间精准施药和施肥更多得采用了节时省工的无人机喷洒方式。

“无人机撒药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近年来通过科学研究配比,对于药剂的用量和功能实现了更全面优化,农药使用量更小,环境污染更少。”午后,裕田农业的工人在熟练配比好虫害防治的药剂后,开车带着无人机来到田边,操作飞行撒药。

(无人机“飞防”助力稳产增收)

朱乐军告诉记者,地里小麦一年需要撒药三次,如果用人工喷洒,不仅耗时长,还容易因踩踏造成苗情损伤。无人机飞防作业可明显提高作业效率,目前在当地已基本普及。自家合作社的五套设备不仅可以自用,还能外租给周边有需要的种植户。

科技助农促进增产

小麦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年,河南小麦产量为.73万吨,占该省全年粮食总产量.27万吨的半数以上,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比重超过26%。

不过在河南,小麦一年只产一季,全生长周期为天。为增强土地高效利用。过了夏天,朱乐军的合作社就要开始播种秋天即可收获的花生和玉米了。

“玉米是河南省第一大秋粮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万公顷以上。年,河南夏播玉米面积达到万公顷,加上春播的鲜食玉米约1万公顷,总产量达到近万吨。”虽然近年来河南玉米单产较此前已显著增长,但在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玲看来,当地玉米总产量占全国的8.19%,但单产水平仅6.12吨/公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据李玉玲介绍,河南多年来持续重视玉米种质创新和优良新品种选育,同时推动合理密植、免耕覆盖、精量播种、水肥(药)耦合(节水节肥节药一体化)、精准化控、籽粒机收等高产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发集成与示范应用,有效支撑了该省玉米单产提升行动。

例如,年河南省助推的玉米密植滴灌增产增效生产技术,在全省70个县落实技术示范推广,面积超70万亩,取得了显著的抗逆增产增收效果。实际测产数据显示,年多地施用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技术后,均创造了当地玉米单产新高,漯河市舞阳县姜店乡大村亩玉米的产量为.81公斤/亩,周口市商水县张庄镇井庄亩玉米的产量为.48公斤/亩,焦作市修武县五里源乡烈杠营村亩玉米的产量更是高达.35公斤/亩。

多年来,我国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土地资源的约束,为播种结构调整提供了空间。这背后,不仅展现了国家对农业种植的支持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gfangzixun.com/afhzp/814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