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麦生产中,通过实践得出,每亩播量和施肥量与产量关系非常密切。这两个方面是高产的基础,只有牢牢把握住两个基础,合理调控用量才是高产的重要措施。其它措施都是围绕着两方面服务的。这是因为,播量的高低是是每亩穗数的基础,施肥量的多少是穗大、穗多、籽粒重的基础。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那么如何在小麦生产中,首先抓好这两个基础呢?本文谈谈在生产实践中的做法,供大家讨论。
施肥与施肥量
施肥,是小麦生产中第一项实际操作的措施,需要花费种植户很大精力,当然也要财力。我所需说明的精力,是对肥料品种的选择,数量决定的思考。因为近年假肥料较多,肥料品种也多,所以在选购肥料前需要考虑清楚的问题,有时不慎选错肥料,致使小麦减产也是常有的事。但也不是大问题,只要在选购时加以注意就可以了。重要是施肥量的确定问题,需要接受施肥量大,而出现年前后麦苗受冻和后期倒伏的教训,也不能忘记施肥量小,穗小粒轻的事实。那么这个“量”如何把握呢?
一、施肥量
施肥的目的是供应小麦生长发育必需的各种营养,以达到增加产量的作用。施肥量与产量的关系比较复杂,往往施用同量的肥料而所获得的产量则不一定相同,这主要是受肥料质量、土壤肥力、前茬作物、施肥方法以及其他栽培措施等方面的影响。即使是同一种类、质量相同的肥料,在不同的地块或不同的综合栽培措施下,它的利用率也有所差异。一般说来,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小麦产量与施肥量的多少成正比。不施肥或施肥很少,产量常常很低。但施肥过多,特别是氮肥过多,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和肥料,而且还会使茎叶徒长,造成株间郁闭遮阴,光合作用效率减低,植株体内碳、氮营养失调,秆细弱,容易发生倒伏,不利于高产稳收,甚至招致减产。因此,施底肥要做到看地、看肥施,追肥看苗施的方法。即农民常说的“三看”施肥法。
1、看地,就是视土壤类别来施肥。由于土质不同,地力基础不一样,所需肥料数量也有差别。①砂土及丘陵薄土,土壤有机质含量很少,而且土壤结构又不好,保肥保水力差,土壤中的全部速效性氮素几乎完全被当季作物所吸收和消耗在流失过程中,所以要多施有机肥。在施用化肥时,要考虑这种土壤结构容易流失养分,因此要注意“少吃多餐”。
②黑土、粘土质地粘重而僵硬,保肥力强,但通气不良,有机质分解慢,应施腐熟的有机肥,化肥可以“多吃少餐”
③盐碱地,因土壤中盐分较多,土壤溶液大:小麦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都比较困难,应多施有机肥,以改良土壤结构,防止盐分上升可减轻盐碱危害。并注意施用酸性化肥,如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等,以提高肥效。草木灰等碱性肥料不宜施用,以免增加土壤盐分,带来盐害。
2、看肥:就是看肥料种类和性质。由于肥料种类、性质不同,它所含的有效养分成分和肥效快慢也不同。有机肥含有氮、磷、钾三种养分和丰富的有机质,但它分解缓慢,应该提前施用,才能更好地发挥肥效。一般田地,每亩施有机肥不应少于3方,或商品有机肥~斤,施有机肥不仅满足当季小麦使用,还在下茬作物中发挥作用,还具有改良土壤作用。
根据黄淮雨养麦区秋种施肥指导意见,施肥量大致是:使用25—15—5(N—P2O5—K2O)或相近配方的复合肥。(1)产量水平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40~50斤/亩。
(2)产量水平~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50~60斤/亩。
(3)产量水平~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70~70斤/亩。
(4)产量水平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70~80斤/亩。
一次性施肥(一炮轰)
使用25—12—8(N—P2O5—K2O)或相近配方的复合肥。选用长效缓释新型肥料。施肥建议:
(1)产量水平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80~90斤/亩;
(2)产量水平~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90~斤/亩;
(3)产量水平~1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斤/亩;
(4)产量水平1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斤/亩。
3、看苗:就是看苗生长情况而追肥。为减少成本投入杜绝肥料浪费,在不提倡“一炮轰”施肥法的情况下,在施好基肥的同时,进行苗后追肥。
低产田(亩产斤以下)在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降水追施尿素15斤/亩。
中产田(亩产~斤)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降水追施尿素15~20斤/亩。
高产田(亩产斤以上)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降水追施尿素20~25斤/亩。
二、播种量
俗话说“稠豆稀麦,两季不得”。农民强调小麦密植问题。合理密植就是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地力、空气和阳光,制造更多的养分,促使小麦生长茁壮,长好适宜群体,既通风透光,又能多长穗粒,同时能协调高产与倒伏的矛盾。
也有人认为稀麦大穗、过分强调个体、忽视群体的作法,以及越密越好、过分强调群体、忽视个体的作法都是片面的。种得太稀,每亩苗数少,不能充分利用地力和阳光。种得太密,既浪费种子,又使麦苗过分拥挤,生长不正常,早薄地长不起来,肥水地造成倒伏减产。很多调查材料证明,小麦产量在六、七百斤范围内,随着产量的增加,每庙穗数、每穗粒数、重都有所增加,而以增加穗数的增产幅度最大。也就说在低产范围内每亩播种量在一定范围内,播量越高增产幅度越大。例如低产每亩播30斤比20斤的产量高,这是因为增加了每亩总穗数。当然播种是在一定范围内,而不是无限增加。高产田的产量也是同样道理,那么如何掌握播量呢?
就要看地力、施肥、品种分蘖率而决定。在大田种植情况下,平均一个麦粒可成1.5~2个穗。一般亩产千斤以上的高产田,亩穗数在45万上下。这就需要22.5~30万株麦苗,按“斤种万苗”的理论,每亩播量为22.5~30斤,也就是说小麦最高播量每亩30斤,指的是中产水平以下地块。而高产田一般20~23斤就是足量。当然这个量是种子发芽率在95%以上,足墒下种,达到一播全苗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