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市场又起风了前年是玉米,去年是小麦

经历了两年多的动荡后,全球粮食市场正在通胀见顶、经济衰退的预期下正向供需面回归。粮价也从高回落,从全球食品价格指数的变化来看,也基本符合这一大趋势。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粮食市场就此安稳了,因为市场仍在蠢蠢欲动。

前两年,由于受全球疫情突发以及货币超发等影响,粮价迅速飙升,其中以玉米的涨幅最为明显。

原因是玉米的用途很广,除了食用以外,还是重要的饲料用粮,同时还在生物燃料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一时间,玉米需求激增,供需严重错配,使得玉米价格迅速冲高,并带动着小麦、大豆等跟着上涨。

而到了去年,市场发生了变化,小麦的势头开始超过玉米,成为粮食品种中涨幅最凶猛的一个。

原因是去年俄乌冲突的爆发,直接推升了小麦价格。

由于俄乌两国是全球小麦出口大国,两国小麦的出口量约占到全球小麦贸易的近1/3,因此这两个小麦大国发生冲突后,一下子就把小麦供应推上了风口浪尖。

再加上小麦又是重要的口粮,在这种担忧下,全球粮食保护主义迅速抬头,各主产国纷纷收紧了小麦出口,更加助推了小麦的涨势。

然而到了今年,玉米、小麦正从高回落,正在市场都在观望的时候,大米却“发力”了。

上周外媒报道,印度正在考虑一项重要举措,即可能会禁止大多数大米品种的出口。

而这一消息,足以令市场振动。

因为大米和小麦一样,是全球重要的口粮,大米约是全球一半人口的重要主食。而印度是全球大米第一出口大国,其大米出口至全球多个国家,出口量约占到全球大米贸易的40%。其中,中国、塞内加尔、科特迪瓦等均是印度大米的重要买家。

另一方面,市场不少观点认为,印度禁止绝大部分大米品种出口这一可能性很大,而这将影响印度约80%的大米出口。

因为这并非是什么罕见的事,而是早有先例。

就在去年俄乌冲突爆发以后,全球粮价随即飙升,印度就禁止了碎米的出口,同时对白米、糙米等征收了20%的高额关税,此外还限制了小麦和食糖的出口。

所以市场判断,这次的大米禁令发生的概率并不低。

一方面,印度急于控制其国内严重的通胀。

印度国内正遭受着严重的通胀挑战,根据印度食品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首都新德里地区的大米零售价格今年已上涨了近15%,而全国大米价格则上涨了8%。

另一方面,厄尔尼诺的脚步已越来越近。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表示,热带太平洋7年来首次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导致东南亚及南亚等地区出现异常干旱的概率非常高。

而事实上,截至7月初,印度降雨量较往年减少了约8%,夏稻的播种面积也同比下降了约26%。

因此,在内忧外患交织下,印度禁止大米出口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于是,全球大米正在亮起“红灯”。

事实上,亚洲大米价格已然飙升至两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

一方面是厄尔尼诺“发威”,大米减产的预期越来越高,推升了米价。

比如,受天气影响,作为全球第二大大米出口国的泰国的降雨量比往年已减少了10%,而如果厄尔尼诺影响进一步发酵,那么从年初开始,泰国可能将面临大面积的干旱,这将严重威胁大米产量。

而受此影响,泰国米价快速上涨。截至目前,泰国白米价格已上涨了约15%,达到美元/吨,为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而另一方面,全球大米进口商们已经开始着手囤货了。

例如,越南等国的大米贸易商就表示,已有来自于菲律宾、印尼等国的买家开始大量囤米了。

于是,印度对于大米出口的态度就成为了全球大米市场变化的关键,大家都在屏气凝神,观望着印度会打出什么样的牌。

这也不禁让人感叹,全球粮食市场正在轮流作庄,粮食市场的动荡久久未能平静。

本文完,感谢阅读!随手点赞,给个支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gfangzixun.com/afhzp/628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