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植的*金法则怎样才能确保丰收

选用适合当地的小麦品种是确保丰收的关键!

但是,要如何在众多的小麦种子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呢?

近期,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关于年农业主导品种的通知,其中明确了15个小麦主导品种。

那么,这些品种究竟有哪些?又该如何选择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小麦高产和稳产所必备的特点进行选择:

1、抗寒性:由于小麦品种分为春性、半冬性和冬性三个类型,因此我们需要选择具备一定抗寒性的品种。

但是,并不是抗寒性越强越好,只需确保在当地的秋季播种后能够安全越冬即可。

2、抗病性:三锈病、白粉病和全蚀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

在购买种子时,我们应当仔细阅读品种的抗病性介绍,选择抗病性较好的品种。

3、早熟性:选择适当的早熟品种是小麦高产和稳产的重要条件,因为早熟品种可避免或减轻一些自然灾害的影响,例如干热风和高温病害。

4、抗倒性:选择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有助于提高产量和稳定生产。

一般来说,大田生产中,株高为70-85厘米的品种较理想。

同时,品种的抗倒性也分为高抗、中抗、较抗等级,我们应根据自身地力水平进行选择。

其次,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的生产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

1、地力水平:针对高水肥地块,我们应选择高抗倒伏、株高矮、分蘖力强的多穗型品种或分蘖力中等、茎杆粗壮、株高较矮的大穗型品种。

而对于旱薄地块,我们应选择抗旱性较好、分蘖力中等、株高稍高的中产水平品种。

2、播种时间:根据播种时间的不同,我们可以选择冬性品种或半冬性晚播早熟品种,确保其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

3、播种量:对于播种量较大的乡镇,我们应选择分蘖力中等的大穗型品种。而对于播种量较小的乡镇,我们应选择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多穗型品种。

4、参考试验结果:为了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种,我们可以参考国家和省区域的试验结果。通过区试和生产试验,并由国家或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品种,一般具有较高的适应性、抗逆力和产量等特点。

在选择小麦品种时,我们需要克服盲目追求新品种的思维,避免受到某些广告或片面宣传的影响,引进未经试验的品种可能会给生产带来损失。

因此,大面积种植的品种应经过区试和生产试验,并由国家或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那么,年的主导品种中有哪些小麦品种呢?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通知,年的农业主导品种名录中包括了以下15个小麦品种:郑麦、济麦44、川麦、西农、中麦、伟隆、郑麦、百农、鲁原、淮麦33、百农、新麦26、马兰1号、扬麦25、烟农。

以下是小编为农民朋友做的功课,根据年农业主导品种的通知,整理出15个小麦主导品种适宜种植的地区:

郑麦:适宜*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驻马店及以北地区、安徽淮北地区、江苏淮北地区、陕西关中地区的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济麦44:适宜*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的平原灌区,陕西省的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省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地区,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区的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川麦:适宜西南冬麦区的四川、云南、贵州、重庆、陕西汉中和甘肃徽成盆地川坝河谷种植。

西农:适宜*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安徽省沿淮河地区,江苏省淮北地区,陕西省关中地区的高中水肥地块晚茬种植。

中麦:适宜*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江苏省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地区、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区的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以及*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的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山西省(运城和临汾市)的盆地灌区种植。

伟隆:适宜*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的平原灌区,陕西省的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省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地区,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区的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

郑麦:适宜*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的平原灌区,陕西省的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的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百农:适宜*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关中地

这些品种经过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的精心筛选,具备了适应性强、高产稳产、抗病虫害、抗倒伏等多个优点。

然而,请注意,不是所有适合某个地区种植的品种都出现在这个名单中。

因此,在选择时,要结合自身地区的气候、土壤、水肥等条件,选择适合自己地区种植的品种。

若你今年打算种植小麦,可以在以上15个小麦品种中选择适合你地区的品种。

记住,在选择品种时要考虑当地的地理条件和自身的生产条件,并参考专家的建议。

最后,祝愿你的小麦丰收、生意兴隆!如果你对其他农业相关话题感兴趣,也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gfangzixun.com/afhzp/497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