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小麦使用氮肥后移技术可以高产稳产

小麦已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在这漫长的栽培历史中,许多人总结了许多种可以使小麦稳产高产的技术和方法,这其中有一个技术就是“氮肥后移”,这个技术就是把一部分作底肥的氮肥挪到拔节期作追肥。用以提高产量。超高产麦田全生育期每平方米要施纯氮公斤,可以用50%~70%作底肥,另外的30%~50%用来作拔节期的追肥。传统的“一炮轰”的施肥方法,在超高产栽培中是不可取的。追肥的比例和时间,还要根据品种、地力和苗情灵活调整。如果采用的是大穗型品种,追肥时间可以相对早一些,在第一个节间伸出地面1.5-2厘米的时候追施,这时候的叶龄指数一般在70%左右。如果地力水平高,采用的是多穗型品种,追肥时间可以推迟到“拔节后期”,也就是叶岭指数达到80%以上,总节间长度在8厘米左右时追施。要实现小麦超高产,从品种选择、整地、播种到冬管、春管以及后期管理,都要达到一定的技术指标。超高产麦田必须耕深耙透,平整作畦。插种时要浇足底墒水,土壤含水量要达到18%以上;同时要精播、匀播,保证播种质量。品种的选择,地域性较强。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品种。要想实现高产稳产,管理措施必须要跟上,必须让小麦在各个生育期达到相应的发育指标。①在越冬前,主茎要达到7片叶龄,幼穗分化进人二棱期,群体头数要达到每平方米70~80万,每平方米生物产量达到90公斤。主要技术措施有:出苗之后要检查均匀度,及时疏密补稀;如果是干旱年份,在12月中旬要冬灌,防止冻害;如果群体头数不符合要求,要进行中耕或者镇压。②在春管阶段(2月10日到4月20日),群体数量要控制在每平方米80~万;在起身期,叶面积指数在4~5,最大叶面积指数在7~9;在拔节期,平均每株有7个分蘖,其中有5个以上大分蘖,同时,茎秆健壮,确保不倒伏。具体技术措施有:在第一节间固定、第二节间伸长时,结合浇水,追施氮肥。如果群体数量超标,追肥时间要适当推迟;注意病虫预测预报,及时防治纹枯病、白粉病和蚜虫。同时,改间歇性灌水为持续性供水,在孕穗期,土壤含水量要保持在70%~80%。③4月20日以后,小麦进入生育后期,管理重点是养根护叶,防止早衰提高灌浆强度,以保证粒重。具体指标:在开花期,叶色青绿,每个单株有3~4片绿叶;进入灌浆中期,叶面积指数保持在4~5。主要技术措施:早浇水、早防病,及时防虫。总之,“氮肥后移”技术可以提高小麦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gfangzixun.com/afhzp/4745.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