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大米和小麦在我国的生产和发展可谓历史悠久,它们作为国人赖以生存的主食,少说也得有几千年了吧,而大米作为南方国人的主食至少要比小麦早五六百年。我们先来说一下小麦:
遗失的古楼兰国,则是它最早的故乡。据考查,面在新疆的孔雀河流域,就是发现小麦遗址最早的地方,也就是古楼兰国的小河墓地,人们在此发现了四千年前的碳化小麦。但内地发现出土最早的的小麦,是在多年前,也就是商中期和晚期左右的时期。
西周时期我国大部分现有食物已经开始种植,但还不是很普遍;在春秋时代,小麦在我国得到了正式推广;到了战国时期,我国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地方,冬小麦的发展已经是和普遍了,但是人们食用的小麦粮食,可能大多数的地方,还是小麦粒呢。
因为战国末期,人们才开始发明了“石转盘磨”,才可以将小麦粒磨成粉末。而且,这种“石转盘磨”,到了大汉朝才得以全国推广,人们也才可以使小麦粒可以磨成面粉而食用。于是,从汉朝开始,人们才真正以麦子为主粮,以面食为主食了。
不过,小麦主要种植在我国的北方,从古到今一直如此,虽然在明朝的时候,小麦种植已经遍布全国,但面积的分布却很不平衡,据《天工开物》记载北方“齐、鲁、燕、秦、晋,民粒食小麦居半,而南方闽、浙、吴、楚之地种小麦者二十分而一,由此可见,小麦也就是我们北方的主食,南方几乎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