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正确掌握研磨的“度”
正确地掌握各道研磨的“度”极为重要。前路皮磨侧重于“破碎”,中、后路皮磨侧重于“剥刮”,心磨侧重于“研细”。皮磨尽量保持麸皮大而完整,少出粉,少产生细粒,减少麸皮混入小麦粉。同时如果麸片大,在后路皮磨和打麸(刷麸)机就更加容易实现粉麸分离。前路心磨来料质量好,加强研磨,使好粉及早提出,避免好料后推,好次混杂;后路心磨、尾磨要轻磨,保证粉的质量;渣磨要轻磨,使麦皮与胚乳分离即可,无需压成片状,如果渣磨取粉率太高,进入心磨的物料明显变差。要经常进行剥刮率、取粉率测定,指导生产操作,前三道皮磨是关键,一般累计剥刮率保持在75%~85%,才能保证有较高的出粉率。
剥刮率受小麦的品种、工艺流程的长短、小麦粉质量(灰分)的要求、磨辊的状况等因素制约。剥刮率太高或太低都将影响小麦粉的品质,除轧距因素外,剥刮率低的原因有:原粮品质差,含胚乳料少;水分调节不理想,润麦时间不适宜,过干、过湿;磨辊技术参数不适应原粮或需要更换新磨辊等。除剥刮率要适当外,ⅠB/ⅡB磨下物中的粗粒与粗粉比例要合理,不宜产生过多的粗粉和粉,这将会导致P1、P2料少,无法为1Mf提供又多又好的来料,也就无法出好粉。
研磨的力度还影响小麦粉中损伤淀粉的含量,轧距紧,损伤淀粉增加。不同的小麦粉对损伤淀粉含量的要求都不同,应根据小麦粉的最终用途,适当控制研磨的力度很重要。同时磨下物的温度不能超过45℃,否则容易使蛋白质变性。
3结束语
磨粉机的研磨效果受来料性质、流量、喂料效果、磨粉机运行参数、磨辊表面参数和加工质量、磨辊装配质量和清理效果、操作指标等多种因素影响。稳定研磨效果,应保证来料的质量、流量、粒度均匀一致。特别心磨系统来料,一定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同质合并”。磨粉机工作参数合理准确,运行安全可靠。磨粉机表面参数应根据物料性质、流量、研磨要求、环境温度、湿度等适当调整。提升设备操作技能,要严格按规定和指标精细操作。皮磨系统要实现目标剥刮,在严格控制每道剥刮率和取粉率的同时,控制好总剥刮率、取粉率和麸皮的完整程度。而心磨系统要实现目标取粉,在保证所含麸片不过度破碎的同时,有目标地提取相应质量和粒度的小麦粉。实践证明有选择性地研磨取粉和无选择性地粉碎取粉,所得小麦粉的品质是完全不同的。就小麦制粉研磨与设备操作而言,良好的工艺和设备是前提,正确的操作技能是保障。只有在生产实践中,严格按照工艺设计的要求综合考虑,精心操作,多观察、多分析、多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操作出 的工艺效果,才能可能使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得到保证和提高,才能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 制粉效果。
-完–
《粮食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