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小麦机收圆满收官河南中原好丰景

哪治白癜风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910787.html
我市小麦机收圆满收官

中原熟,天下足。记者从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获悉,截至6月8日,南阳市.8万亩小麦全部收获完毕,全市组织本地小麦联合收割机台、跨区引机台,小麦机收率达到99.6%,机收损失率在2%以下。同时,全市已机播玉米万亩、花生万亩。

5月下旬以来,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开路,全力以赴打好“三夏”生产攻坚战。

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跨区引机工作。为跨区作业农机手定制疫情防控“绿色通道”,在全市主干道设立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55个,发放机手“爱心包”余份,全力做好服务保障。确保农机调动科学有序。明确就近签约、连片作业、梯次推进的调度原则,开展“点对点”作业服务,科学调度农机有序流动。加强信息沟通。依托互联网和手机APP,加大线上发布作业供求信息力度,打通机手与农民联系“ 一公里”,确保每块麦田有机可用、不留死角。加大机收减损宣传力度。印发小麦机收减损宣传页7万份、在各类农机上张贴“减损增收粮满仓”标识2万份,线上线下开展小麦机收减损2万人次,成功举办河南省年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南阳唐河站),指导各县市区分别组织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提高规范作业水平,确保全市平均小麦机收损失率在2%以下。

河南:中原好丰景

河南的夏天是金色的。广袤田野,麦浪翻涌,农机驰骋,都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厚重与担当。

克服了洪涝灾害、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全省多万亩小麦丰收在手。

眼下,全省麦收已过九成。非常之年,中原粮仓再次稳稳扛起了粮食安全重任,交出了一份粮安天下的丰收答卷!

唐河县湖阳镇周安村,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里穿梭作业。

一粒小麦七十二变探寻河南食品深加工行业的嬗变之路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当下的河南正沉浸在夏粮丰收的喜悦中。

  随着小麦颗粒归仓,一粒小麦的升值之旅开启。而在小麦经历物理和化学变化的过程中,河南也从“天下粮仓”进阶为“国人厨房”和“世界餐桌”。   今天,我们就从一粒小麦的七十二变当中,去探寻河南食品深加工行业的嬗变之路。   20个小时,一粒麦成“雪花”粉   烈日灼灼,夏收季节。   亩产.5公斤!6月3日,河南南阳小麦高产新纪录诞生,创下11年来新高。   位于中国南北方分界线上的南阳盛产小麦,磨成的面粉被南阳人“演绎”成美味可口的方城烩面、筋道十足的新野板面、汤味酸爽的镇平浆水面、回味无穷的淅川酸菜杂面等。   一捧面粉还能有多少种变化?位于八百里伏牛山脚下的想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想念食品),其一长串产品清单大抵可以满足人们的想象。   想念食品是一家从小麦规模化种植、小麦收购、面粉加工到面条深加工一条龙业务布局的全产业链公司。“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我们目前研发了5大系列,多个单品。”想念食品董事会秘书胡守兴介绍。   多个单品中,荞麦风味、绿豆风味、玉米风味等杂粮挂面,番茄牛腩风味、藤椒鸡丁风味等方便速食类挂面产品,深得消费者青睐。   在吃的法则里,风味重于一切。但要让流水线上的产品具有地道风味,并非易事。“我们在传统特色面条品质、营养和风味保持方面,利用中低温烘干技术,解决了传统面条营养易流失,风味难以保持的难题。”这是想念食品探索的答案。   而要想完成这一过程,小麦收购是 步。当下,河南麦收进入高峰,小麦也源源不断地涌入想念食品具备智能收储、氮气存储等功能的仓库。   “每年我们需要收购40万吨小麦,主要来自南阳及周边的平顶山、漯河、新乡、周口等地。”胡守兴介绍。   国人的一日三餐,讲究搭配二字,做面也如此。40万吨优质麦和混麦,以不同比例搭配,会产出不同品质、特性的面粉。在这之前,收储入库、清理、搭配,再到馒头粉、糕点粉、面条粉等,需要20个小时左右。   之后,它们会再次发生形态上的变化,以多种不同的“面貌”来到河南、湖北、广东、北京等地食客的餐桌之上,成为美味。   30天旅程,面粉蝶变成数百种美食   中原熟,天下足。当下的中原,早已在“天下粮仓”的基础上拓展了第二增长曲线——“国人厨房”和“世界餐桌”。   数据显示,河南生产了全国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其中,有相当比例由位于郑州的三全食品生产。   10多万吨,是三全食品一年的面粉用量。这些专用面粉,主要来自中粮、益海嘉里、雪燕在河南的工厂。原料产自河南中北部的中高筋面粉,可以用来制作饺子、馄饨、油条、饼类等产品;来自豫南淮河流域一带的小麦,所磨成的低筋面粉主要用于制作面点、包子类。   “目前公司面制产品如饺子、馄饨、馒头、包子、油条、手抓饼等,大概有几百个品种。”三全食品面制品研发主任李贵仁介绍。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面粉正式进入生产线之前,还需要经过一段特别的“旅程”。   “首先要依据原料验收标准进行严格的检验。其中,理化检验包括水分、灰分、粗细度、白度、湿面筋含量等指标,卫生检验包括*曲霉*素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等指标,品质检验包括流变特性粉质和拉伸、降落数值、破损淀粉等。”三全食品技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冯志强介绍。   检验合格的面粉,会存放进特定条件的仓储库,经历7~10天的后熟,更适于后续的加工。接下来,经过后熟的面粉根据用途被送达各自车间,被加工成不同种类的产品。   根据统计,这段旅程一般在20天左右。这之后,再过一二十天,它便会成为餐桌上可口的食品。身居美国、加拿大、澳新、欧洲等地的游子,也将有机会品尝到家的味道。   从国内到海外,河南小麦全面“占领”   当三全和想念等企业不断在C端攻略,千味央厨另辟蹊径直取B端,不乏高价值客户。比如,肯德基的油条、赛百味的方形扁平面包、真功夫的包子,就由千味央厨供应。   千味央厨   资料显示,作为国内餐饮供应链 股,千味央厨成立于年,致力于为餐饮、酒店、团体食堂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其爆品“安心油条”,每年约有2亿人次品尝。   因此,可以说,河南面制品加工企业乃至于食品工业企业正实现对家庭厨房和餐厅厨房的全面“占领”。   “作为一家速冻米面加工企业,我们每年面粉用量在3万吨以上。在公司采购成本中,面粉采购大概有20%以上。”千味央厨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徐振江说。   与三全食品一样,千味央厨的面粉多来自中粮和益海嘉里,还包括河南本地面粉企业雪燕。   “这3万吨面粉,被用于生产油条、包子、饺子、面点、春卷等产品,从成品入库后,大概在一到两周之内便会抵达客户的仓库或者终端。”徐振江介绍。千味央厨的客户遍布全国,产品还走向了海外。   一包网红辣条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   就在以“三全”“思念”“想念”为代表的河南食品占领国人餐桌之时,一包不起眼的辣条,早已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它就是卫龙辣条。   年8月,湖南平江人刘卫平凭着一腔热血,离开家乡一路向北,只身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河南漯河,白手起家,创建了如今享誉海内外的卫龙食品。年,刘卫平从中原小吃牛筋面中找到灵感,首创推出辣条产品,并于~年逐步入驻漯河工业园,开始辣条产品规模化生产。   此后,卫龙食品一路高歌猛进,不断进取。而在卫龙食品发展的过程中,以小麦为原料的面制品在其营收当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招股书,卫龙的产品包括调味面制品(即辣条)、蔬菜制品和豆制品及其他产品三大类。其中,调味面制品是主要收入来源。年,调味面制品收入26.9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65.3%;年上半年,调味面制品为公司带来的营收超过14亿元,占比达60%以上。   据了解,仅年,卫龙食品就使用面粉、海带、大豆、辣椒、魔芋等农副产品近20万吨,有力带动了原产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随着卫龙食品的发展,其在年轻人当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招股书显示,卫龙食品95%的消费者是35岁及以下人群,55%的消费者是25岁及以下的年轻人。换句话说,在已经步入中年殿堂的“老人”们将卫龙吃成了习惯、吃成了情怀的同时,卫龙又悄然“潜入”了第三代年轻人的购物车。   如今,你可能会看到,无论是80后、90后,还是更年轻一代的00后、10后,都捧着一包卫龙辣条。辣条不再仅仅是80后、90后的童年回忆,而是成为老少皆宜的休闲零食。来源:南阳报业传媒、河南日报、大河报丨本期编辑:李忠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gfangzixun.com/afhzp/261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