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都在庆幸,我是一个四川人,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四川好吃的真的是太多了。如果非要说出一点不满意的,那就是:作为一个四川人,我却不是很能吃辣,这有点让我觉得美中不足。所以很多时候,我都再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假的四川人。
既然不是很能吃辣,那么今天就来教一道不辣但是又很能代表我们四川的美食吧。
噹噹噹噹~~那就是蒜苗炒腊肉!!!
让我们先来看一组网上的成品图吧,也好歹有个比较。毕竟伟大的哲学家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顺便可以猜一下,下面四道菜里,有没有我做的。
关于四川腊肉的起源,我觉得还是要写几笔的,让这道菜赋予内涵:腊肉是四川、陕西、湖南、湖北等中西部地区的特产,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张鲁称汉宁王,兵败南下走巴中,途经汉中红庙塘时,汉中人用上等腊肉招待过他;又传,清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避难西安,陕南地方官吏曾进贡腊肉御用,慈禧食后,赞不绝口。加工制作腊肉的传统习惯不仅久远,而且普遍。每逢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户户杀猪宰羊,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其余乘鲜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七~十五天后,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进行加工制作。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成。或挂于烧柴火的灶头顶上,或吊于烧柴火的烤火炉上空,利用烟火慢慢熏干。西部地区林茂草丰,几乎家家都烧柴草做饭或取暖,是熏制腊肉的有利条件。即使城里人,虽不杀猪宰羊,但每到冬腊月,也要在那市场上挑那上好的白条肉,或肥或瘦,买上一些,回家如法腌制,熏上几块腊肉,品品腊味。如自家不烧柴火,便托乡下亲友熏上几块。
怎样,腊肉的起源和制作还是蛮有意思的吧?好,就让我们进入主题吧:①材料准备。
蒜白切成斜刀。
蒜苗叶切成段即可
花椒,生姜,大蒜,八角。
对红油豆瓣酱的度无死角拍摄,哈哈。
再加点小米辣。
②煮腊肉
水烧开后调整至小火,大概一个半小时吧,腊肉要煮熟,因为这样,就算不炒,你也可以直接切片吃啦。
肥肉看着肥,但是吃起来不腻,这就是腊肉的魅力所在。
所有材料准备妥当,开炒吧!
先将肥肉倒进锅里煸炒出油,但是不能煸炒得太过了,不然肥肉太干,会很硬。
加入姜蒜末,小米辣,红油豆瓣酱一起煸炒。炒出香味再倒进瘦肉。
再倒入蒜苗白翻炒,再加入蒜苗叶。
起锅~~
因为腊肉本身用盐腌制过,就不要再放盐和酱油了。不然咸得没法吃。
农民宋海*如果喜欢,赞赏一下吧,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