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诗人苏步青

苏步青有着“数学诗人”的美誉。香港一家报纸曾以《苏步青与诗》为题,发表文章称,“很多人都知道苏步青教授是世界上 的数学家,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又是一个造诣很深的诗人。”

  苏步青从小喜爱文学,自13岁起就开始写诗。诗言志,诗抒情。苏步青至今竟写了五六百首诗。由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的《苏步青文选》,收入他的三百五六十首诗词。

(图片为34集电视连续剧《小麦进城》剧照,来自蔡天新微博;编剧很会扯,你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吗?)

  有趣的是,苏步青的学生受他“感染”,也爱写诗。年,李大潜作为访问学者到法国巴黎第六大学学习,苏步青遥寄《怀远》一首:

  青叶城临广濑川,思君遥在白云边。

  三山有路仍迷梦,十日无音若隔年。

  满案簿书双睡眼,毕生事业一教鞭。

  也知腰脚尚轻健,不上匡庐看瀑泉。

  笔者曾向苏老请教过此诗背景,他曾函复:“当时(年7月)老伴归省仙台,因有是作。

  “……李大潜在巴黎来信索余近作,即抄此寄去。李很喜欢这首,所以有和作。”李大潜在巴黎写了《和苏师“怀远”一首》:

  客里光阴若逝川,梦*常在浦江边。

  奉诗最喜先生健,抄邸欢传大有年。

  犹忆临行深嘱咐,岂甘落后应加鞭。

  诚知学术渊无底,挖到深层自及泉。

  诗笺往返唱和,谱就一番别具韵味的师生情。

  苏步青逊称自己的诗乃“自娱之作”。他说:“你想想,如果我整天钻在数学中,那脑子太紧张了,思想会僵化的,在业余读读诗,写写诗,调节调节脑筋,再去钻研数学,工作效率就高多了。”

  这位数学诗人还说出了更深的含义:“中文,是祖国的语言,一定要熟练地驾驭它,搞科学的人一定要有文学修养。很难设想,有的人连写信都文理不通,怎么能准确、简练、明白地写出科学论文呢?”

  他有着广泛的兴趣,喜欢书法,喜欢养花,喜欢体育锻炼,也喜欢音乐。

  他豁达、乐观、笑口常开,不过,笔者出席一次在上海召开的温州籍人士座谈会时,苏步青在大笑中突然“急刹车”,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那一回,有人在会上历数温籍数学家:除了苏步青、谷超豪外,还有厦门大学数学系系主任方徒植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数学系系主任徐桂芳教授,杭州大学数学系系主任白正国教授,美国宾州大学数学系系主任杨忠道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项式忠教授,美国加州大学项武义教授。已故的姜立夫教授是温州数学界一代先师(国际 数学大师陈省身就是他的学生),曾任原中央数学研究所所长。已故李锐夫教授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数学家。中年数学家姜伯驹教授,现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

  这时,有人调侃道:“温州出了那么多数学家,大概跟温州人吃*鱼有关系,*鱼使人聪明!”众人哄堂大笑,苏步青也大笑。

  可是,苏步青忽地收敛笑容,正色道:“照我看,数学家跟*鱼没有什么关系。我们温州有那么多人研究数学,那是因为当时我们穷。国家也很穷,而研究数学只需要一支笔,一张纸,我们是奋斗出来的!”

  笑声顿歇,与会者不由得细细回味着苏步青这几句内涵深刻的话语……

本文来自叶永烈著《中国科学家的故事》。作者与 科学家华罗庚、钱学森、苏步青、淡家桢、陈中伟等院士有着很多交往,其中傅鹰院士还是作者的老师,这报告文学生动地刻画了中国科学家的形象与性格,记述了他们艰辛的奋斗历程。他是出身理工科的一位作家,用了六十年的时间创作理论多万字的畅销作品。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购买叶永烈的传记《走过人生:叶永烈谈生命的精彩》进一步认识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gfangzixun.com/afhzp/16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