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小麦粉加工行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尤其是年以来,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低迷、生产成本高启以及原粮内外价差倒挂等因素影响,我国小麦加工企业普遍感到生计维艰。同时,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粮食生产、流通及消费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小麦加工产业链经营主体趋于规模化、专业化以及特色化,市场供应端亟待在产业整合中破陈出新,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小麦连年丰产,加工产能快速扩张。 收购价*策实施多年,国内小麦产量连年丰产的同时,小麦价格亦同步持续上涨。近10年,小麦面粉加工业经历了由快速发展至产能严重过剩的境地,从至年,国内制粉产能从多万吨增至2.2亿吨,翻了1.3倍。
(二)企业利润不断摊薄,亏损率上升。小麦粉加工本属微利行业,主产品面粉的加工利润率不足1%。而面粉作为影响国计民生的产品,价格不完全受市场调控,从年到年,面粉出厂价格从~元/吨增至~元/吨,增幅仅在30%左右,远低于原料价格的涨幅,再加上人工成本的大幅上涨,企业仅靠面粉加工难以获利。年以前,大部分企业还能靠出售价格较高的副产品(麦麸)来弥补亏损。下半年之后,小麦麸皮价格一度跌破1.0元/公斤,仅为历史高位的50%,理论上企业加工利润已处于负值区间,每加工1吨小麦亏损在70-元。
(三)价格倒挂日益严重,小麦持续净进口。国内小麦价格保持稳定上行态势,但国外小麦主产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连年丰收,国际粮食价格近年来持续走低,因而国内外小麦价格倒挂现象日益加剧。年上旬,美国硬红冬麦到岸完税价仅1.0元/斤,比国内优质麦产区批发价平均低0.5元。近年来,我国小麦贸易呈持续净进口格局,年进口量在~万吨,出口量仅在20万吨左右。且进口小麦主要以烘焙用优质强筋麦和弱筋麦为主。
二、加工专用面粉发展情况较好
(一)工业消费小麦增长较快。近年来,受我国人口城镇化、老龄化趋势,以及食品社会化供应进程加快等因素影响,一般口粮面粉的消费需求增速持续减缓,但加工用小麦粉消费呈现稳步上升态势。据《中国农业展望报告(-)》数据,年国内小麦总消费量万吨,其中工业消费万吨,占总消费量的11.5%;预测年小麦总消费量万吨,其中工业消费万吨,占13.5%,提升2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食品工业消费小麦年均增长4.5%,比小麦总消费量增速高3.4个百分点。
(二)加工专用粉占面粉比例不断提升。目前国内大宗面粉消费仍集中在挂面、馒头、包子及饺子等传统食品上,主要使用普通粉。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专用粉的需求量和产量也在持续增加,从“十二五”初期占面粉总产量的不足7%已增至目前的20%左右,其中,烘焙行业使用的面包、饼干、糕点等加工专用粉产量约占6.8%,方便面、挂面及速冻食品加工专用粉分别约占4.5%、4.0%、4.0%。
(三)专用粉生产企业经营效益较好。在价格上,普通面粉与专用粉明显拉开差距。普通粉价格一般在1.5-1.8元/斤,国产面包专用粉价格多在3.5元/斤左右,进口小包装面包粉价格可达到6.0元/斤。相对于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的普通面粉生产企业,国内以专用面粉加工为主的制粉企业目前仍能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平均利润率在7%以上,这也正是诸多普通制粉企业寻求转型升级的目标与方向。
三、小麦粉加工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国内小麦粉加工业存在着产能快速扩张与整体效益不佳、生存艰难并存的局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
(一)小麦普通制粉加工产能严重过剩。据估算,目前我国小麦粉加工产能利用率不足45%,远低于70%的国际公认合理产能尺度。而且,国内小麦粉加工的产能过剩主要表现为结构性过剩。从企业结构上看,生产粗放、技术水平低的中小企业数量偏多;从产品结构上看,普通面粉较多,专用型、功能性产品偏少。产能过剩、同质化恶性竞争是造成我国小麦制粉工业整体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生产专用粉的优质小麦原料欠缺。目前我国从小麦育种生产上仍普遍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受传统小农种植模式的影响,小麦的品种多、品质杂,混收、混储现象严重,同时受*策市影响,优质麦生产的比较效益难以体现。加工企业真正需要的优质小麦原料缺乏,品种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国产小麦中筋、中强筋居多,而生产高附加值面包、饼干等专用粉的强筋麦、弱筋麦还必须依靠一部分进口小麦。
(三)企业科技水平与自主创新能力偏低。在小麦粉加工业微利、负利局面下,企业无力、也无心开展产品、技术革新与设备改造升级,技术含量较高,需要一定资金和设备投入的专用粉、副产物综合利用等创新性研发工作在很多企业无法开展,行业科技进步缓慢,亟待国家及地方*策引导及相关支持。
四、有关建议
(一)化解产能过剩问题。根据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我国小麦粉加工业应加快“去产能”步伐。在去产能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促进落后产能淘汰,另一方面尽可能创造条件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减少资源浪费。对于新上马项目实施严格把关,防止新的产能过剩出现。
(二)完善补贴机制。在国内日益突出的高产量、高库存、高价位“三高”压力及国内外粮食价差日益加剧的形势下,要尽快开展小麦价格补贴*策研究。在确保农民基本利益的前提下,在“去产能、去库存”思维指导下,从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角度,尽可能从前端补贴中转移出一部分适当补贴到加工环节,缓解企业的“两板挤压效应”。
(三)促进产业升级发展。在未来发展中注重引导和扶持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来促进产业发展,提高生产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具体到小麦产业融合发展工作上,在小麦育种、生产的 产业阶段,鼓励通过科技创新加强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生产、供给以满足加工企业需求;在以加工业为主的二产发展中,积极支持企业开展对传统粮食加工技术装备的改造,专用面粉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及企业科学管理水平提升,逐渐引导企业发展重心转向“抓质量、重研发、上档次、重安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上来。(作者:周素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猜您喜欢引起馒头表皮起泡的原因(值得收藏)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全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