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转发与分享!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与引用)
江苏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科普?创新?服务专栏
12江苏小麦孕穗期苗情综合研判与田管建议今年我省小麦丰收基础总体较好。一是面积稳定略增,维持在历史 面积水平;二是生育进程偏快但总体正常。目前全省小麦从南到北已全面进入孕穗、抽穗期,生育进程快(早)于常年,略迟于去年,总体正常;三是天气条件总体较好,苗情越来越好。去年秋播期间天气条件相对较好,播种进度较快,适期播种比例高,虽然遇到越冬初期两次强寒潮天气过程导致冻害面积较大,但总体以叶片冻害为主,加之1月下旬起特别是2月份,气温持续偏高、雨水充裕、墒情适宜,苗情恢复转化快、持续向好且为历史 ;四是田管措施扎实。根据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汇总,全省冬春麦田清沟理墒万亩(约占麦田总面积的60%),化除万亩(占60%),镇压万亩(占15.6%),化控万亩(占29.1%),施用冻害恢复肥(含接力肥、返青肥)万亩(占48.2%),拔节孕穗肥万亩(占82.5%),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苗情转化升级。
一、在田小麦孕穗期苗情综合研判
(一)江苏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研判为及时了解和掌握我省在田小麦生产和长势情况,江苏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要求34个示范展示基地,统一于11月10日/25日、12月15日/25日、1月20日、2月10日/20日、3月10日/20日、4月10日、5月10日,定时定点[确定5种类型田块:①适期早播(比适期略早),②适期播种,③适期略迟(比适期迟10天以内),④迟播(比比适期迟10~20天),⑤过迟播(比适期迟20天以上)]查报《示范展示基地苗情调查表》。
图1江苏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基地分布图
4月10日调查汇总的苗情如下:1、全省小麦大部分已进入孕穗抽穗期。全省小麦大部分已进入孕穗期(含剑叶期)和抽穗期,分别占比76.86%、17.68%,只有苏中少部分晚播苗还未进入孕穗期,约占全省小麦的0.95%,而苏南部分地区和苏中少部分地区小麦已开始扬花,扬花小麦约占全省小麦的4.52%。这个生育进程比常年早5~7天,比历史最快的上年略迟3天左右。
表1不同麦区及全省小麦生育期占比情况图2不同麦区不同播期小麦生育期占比情况
2、受冬季冻害影响不大,高产田和常规田块占比较高。根据各基地的汇总推测,全省小麦易发生倒伏田块占1.73%,高产苗田块占57.43%,常规田块占38.51%,脱力早衰田块占2.34%,对比3月20日的旺长苗、一类苗、二类苗、三类苗数据,旺长苗和三类苗比例略有降低,一类苗和二类苗总和略有增加(表2)。全省总体小麦长势继续趋好,高产田块大概率出现在淮北或苏中地区适期播种田块。
表2不同麦区及全省小麦苗情定位占比情况图3不同麦区不同播期小麦苗情定位占比情况
3、开春以来,气象条件良好,小麦生育进程正常偏快(早),苗情越来越好。自1月下旬以来,温度回升,雨水充裕,墒情适宜,光照充足,小麦恢复生长后进入快速生长阶段。统计自小麦播种以来不同时期小麦生长情况以及对应的气象数据,目前小麦平均叶龄为11叶,亩总茎蘖数为54.56万,预估亩成穗数约为38.8万,比历史 的上年实绩(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统计汇总为37.59万穗/亩)略增。
表3全省小麦关键时期苗情及阶段气象数据表3月20日至4月10日,阶段积温淮北<苏中<苏南,阶段光照苏中淮北苏南,阶段降雨淮北苏南苏中。从播种期开始至今来看,苏南累计积温 ,淮北次之,苏中地区 ;淮北累计光照时间最长,苏中次之,苏南最短;降雨量与光照反之。
图4不同麦区自播种以来温光水积累情况注:淮北平均播期为年10月10日,苏中为年10月24日,苏南为年10月31日。4月10日统计数据来看,淮北小麦平均叶龄11.4叶,苏中10.6叶,苏南10.78叶,剑叶基本已经抽出,苏中地区叶龄较小,可能与播种以来累计积温偏小有关。亩总茎蘖数呈现快速减少的趋势,淮北平均亩茎蘖数约为61.98万,苏中约为49.58万,苏南约为39.75万,全省由北向南呈现递减趋势。
图5不同麦区不同播期主茎叶龄数变化情况
图6不同麦区主茎叶龄数变化情况
图7不同麦区不同播期亩总茎蘖数变化情况
图8不同麦区亩总茎蘖数变化情况
小麦生育期进程受播期影响较大,但就本年度气象条件而言,播期对苏中地区小麦生育期影响更大些,苏南次之,淮北影响较小。苏中地区早播小麦已进入扬花期,但晚播麦处在拔节期,而淮北地区今年小麦总体生育进程稍提前,当前已基本进入孕穗期,迟播小麦生育期提前,与其他播期小麦发育进程差距缩小。淮北地区同品种晚播特别是迟播田块,表现为总叶片数减少,后期出叶较快,叶片较短,11月中旬的迟播麦主茎总叶片数由适期播种的13叶左右减少至11叶左右,12月中旬的过迟播麦主茎总叶片数仅9~10叶。
▲年3月26日大中农场小麦进入孕穗期(苏建权供图)
▲年4月4日盱眙基地早播小麦已抽穗(李永和供图)
▲东海种植大户李迎来淮麦40稻茬(晚播)麦4月11日已开始孕穗(王兵供图)
(二)卫星遥感影像小麦长势分析研判
1、扬州大学农学院卫星遥感监测分析
扬州大学农学院农业遥感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年江苏省小麦实地调查样本数据和多源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提取了基于Landsat8的抽穗期小麦卫星影像光谱特征,明确了抽穗期小麦SPAD、LAI等养分参数和结构参数与卫星遥感变量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了小麦抽穗期长势卫星遥感监测模型,生成基于Landsat8的小麦抽穗期长势卫星遥感监测空间分布图,并将长势状况分成较差、一般、较好、旺盛4个长势等级,本期长势遥感监测结果表明:全省小麦整体长势偏好,略好于去年同期水平,结合麦区SPAD值与遥感参数NDVI值划定小麦长势阈值,因3月下旬至4月上旬期间出现降雨温度偏低,导致少部分麦区长势较差,部分麦区稍差于去年的现象,其他大多麦区优于去年同期。同时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农业与土地遥感团队,融合GF、Landsat8、Sentinel-2等多源卫星遥感数据,生成10米10天间隔的时空连续的江苏小麦NDVI数据,共同开展江苏小麦长势年际同期差异监测,其中,相对去年同期,今年3月27日长势监测结果为差于去年占1.66%、与去年基本持平占57.20%、优于去年占41.14%,总体长势与去年持平,甚至好于去年同期;4月6日长势监测为差于去年占3.48%、与去年基本持平占47.67%、优于去年占48.85%,总体苗情与去年持平,甚至好于去年同期。
从以上小麦孕穗抽穗期长势遥感监测图可以看出,当前小麦总体长势呈较好趋势,中间出现降雨降温,导致局部麦区差于去年的现象稍有增加,40%以上麦区长势优于去年同期。农业人员可根据小麦长势状况遥感监测结果确定小麦调优栽培方案,以利于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小麦种植生产目标。接下来建议应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