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播期播量优化调控技术要点

播期、播量优化调控,是小麦从高产到超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此项技术在不需要提高生产成本为的条件下,因地因时调整播期,调节播量,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使小麦群体结构合理,植株生长健壮,安全越冬,早熟高产。

一、播期优化调控

播期优化调控,其实质就是根据温度变化,在适温期间进行适期早播。使小麦利用冬前有效积温,根系加快扩展,多增加分蘖,壮苗安全越冬。此项技术的提出,依据是小麦发芽、分蘖与温度的关系和作用。

小麦发芽最低温度为2度,最适温度15~20度,最高温度30~35度,超过35度,胚就会受到伤害。也就是说,日平均温度在15~20度范围内为最佳播期,确定具体的日期是这项技术的核心。按照传统方法确定播期,在淮北地区,农谚说“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而在山东的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由此看出两地小麦播种时间大致是,在淮北区域内,从寒露节到来的时间10月8日开始,而在山东从秋分节到来的时间9月23日开始。

以上是一般播种时间,所谓优化调控,结合现在气候变化,冬天到来得晚,无严冬现象,品种特性,进行适当调整。避免按传统时间播种,气温偏高,小麦出苗早,冬前旺长,甚至出现拔节现象。年后遇倒春寒出现,致使小麦整片发黄或枯死,这样的教训年年有。调控播种具体日期,最稳妥方法是依据天气预报,当播种季节到来后,不要急着下种,看看天气预报以后3~5天气温变化,如果能连续3天稳定在20度上下时,就可播种。根据近十几年气温变化情况,淮北区域内,适宜的播期,早茬麦播种开始日为10月15日,结束日在20日。晚茬麦10月25日开始,月底结束。

二、播种量优化调控

播种量直接影响到每亩基本苗数,而苗数是决定每亩穗数的基础。换句话说,播种量的合理与否,是决定产量高低的关键。

怎么才算播种量合理呢?有人会说,既然力求每亩基本苗数,那就加大播种量,取得更多的基本苗。其实不然,而不是任意加大播种量,播种量是有一定范围的。因为随播量的增加,而产量的提高是呈弧线变化,当播量达一定量时,再增加播量,产量就会下降。优化控制播量就是要找出这个最高点播量是多少。

那么,这个最高点播量是多少呢?它的影响因子又有哪些呢?运用倒推法弄清最高点的播量是多少。先看取得最高产量的穗数是多少。再利用分蘖率求出每亩基本苗数,最后由基本苗数求出每亩播种量,就是要找出的最佳播量。举例说明,早茬小麦预计亩产斤,使用的某品种,每穗粒38.9粒,千粒重43.7克的情况下,大致需要每亩穗数42万穗,按每粒种子成穗2个计算,大约需要有21万基本苗,按斤种万苗的理论,每亩播量是21斤。

每亩播量21斤,是一个定值,即排除不定因素,一籽必须出一苗,一苗必须成2个穗。但是从小麦下种到成穗这个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出现很多变数,这就是播量优化要解决的问题。播量受温度、土壤墒情、种子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可适当加大播量。播种温度适宜、土壤水分充足、发芽率98%以上,早茬麦每亩播量22~23斤,基本苗控制在21万左右。中茬麦每亩播量在25~28斤左右,基本苗控制在22~25万。晚茬麦播种时温度在10度上下,土壤水分一般,发芽率95%以上。每亩播量在斤30~35斤,每亩基本苗控制在30万。秸杆还田的地块,每亩增加播量5斤。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gfangzixun.com/afhpz/667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