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癫疯 http://nb.ifeng.com/a/20190621/7557738_0.shtml近期,由于阴雨天气的影响,造成小麦田间湿度大,在河南南阳、周口、安阳、鹤壁等地大面积发现小麦白粉病发生,部分地块较重发生。近年来,由于秸秆还田造成土壤的致病菌蓄集,打破了土壤微生物群体的平衡;以及高产田群体密度加大,小麦白粉病发病逐年加重。白粉病菌寄生小麦后,植株呼吸作用提高,蒸腾强度增加,光合效率降低,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小麦叶片早枯,分孽和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造成减产。据调查,小麦受白粉病危害,严重田块可减产20%~30%。初发病时,叶面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这些粉状物就是该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点,即原菌的闭囊壳。小麦白粉病发展的因素
小麦白粉病的发展与气象条件、品种抗性和栽培管理水平关系密切。当气温在15~20℃、田间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病害发展迅速,凡雾大露重、气温上升病害严重,并且田间湿度大则有利于侵染。肥水施用过多,小麦生长过旺,群体密度过大,密不透风,田间湿度大,植株幼嫩,抗病力低,也很容易发生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2.消灭初侵染源,如播种前尽量消灭自生麦苗或田边禾本科杂草。3.合理施肥和密植,氮、磷、钾肥要平衡施用,适当增加中微量元素肥料,密度不宜过大,注意田间通风透光性。4.合理使用微生物菌剂,引导农民施肥习惯,配合氮磷钾复合肥和微生物菌剂,混施同播。高含量的微生物菌剂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抑制致病菌的繁殖,降低发病几率,改善土壤团粒结构,释放土壤中的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有利于作物吸收,分泌的多种酶类活性物,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免疫抗逆性。5.药剂防治。用药剂防治可收到明显的制止病害蔓延的效果,施药的次数及时间可根据发病早晚、病情轻重和药剂种类而定。一般在拔节期至孕穗至齐穗时开始用药,每隔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即可收到良好效果。推荐药剂:己唑醇、戊唑醇、丙环唑、咪鲜胺、多菌灵、 托布津、氰烯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药剂,在当地农技师的推荐下,混配使用。根据多年来的使用推广,博翔麦博士在此期使用不仅对小麦白粉病有很好的预防控制效果,而且对小麦的锈病、赤霉病兼防兼治。同时小麦抽穗整齐、促进授粉、提高结实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