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发改记者丁蕾)初夏时节,风吹过沉甸甸的麦穗,一派丰收景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新形势下,面对即将上市的新季小麦,市场有哪些变化?如何确保做到“仓等粮”“钱等粮”……日前,市发改委在高邮召开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座谈会,安排部署夏粮收购、物资储备等重点工作。记者了解到,全市夏粮种植面积.3万亩左右,预计全市小麦总产量万吨左右,较上年持平略增。
扬州夏粮收购工作即将从南至北陆续展开。市发改委粮食和物资储备处负责人介绍,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种植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小麦生长中、前期天气较为有利,丰产丰收预期较高。但4月30日以来出现的强降雨及持续阴雨、低温和大风天气,给小麦灌浆结实及赤霉病防治效果造成了一定影响,尤其对部分早熟田块产量、品质影响较大。”该负责人介绍,后期若不再出现极端天气,仍将是丰收年景,预计全市小麦总产量万吨左右。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预计收购小麦68.5万吨。
“去年年底以来,受玉米价格上涨联动效应影响,大量的小麦替代玉米进入饲料用粮领域,在库的托市小麦拍卖成交率大幅提升,国有粮食企业去库存效果显著。”市发改委粮食和物资储备处负责人介绍,截至当前,全市国有粮食企业现有空仓容80万吨左右,比上年同期增加近40万吨,超过预计收购总量11万吨,空仓容的规模之大、质态之优为近几年之最。
据悉,今年的夏粮市场,受国家托市小麦停拍、国际玉米价格大涨、地方储备扩储等因素影响,各方市场主体看涨氛围浓厚,新季小麦收购价格将高开高走,预计本地小麦开秤收购价格在1.18元/斤左右(国标三等),高于上年同期,启动托市收购预案的可能性不大,市场化收购将占绝对主导地位。
市发改委粮食和物资储备处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已落实夏粮收购信贷资金近20余亿元,确保“钱等粮”,保证农民粮出手、钱到手。同时,对收购一线人员开展*策业务培训,提前做好收购、烘干、质检仪器等设施设备的维修检定,优化提升服务措施,让广大农民售粮“放心”“安心”。
本文来源:扬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