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红旗向前南下干部陈彬同志的早年经历

高举红旗向前!南下干部陈彬同志的早年经历42、开仓放粮

文庙山居-03-:18:21

42、开仓放粮

(内容提要:~三年困难时期,灌县群众缺乏粮食。这期间灌县的两个水电站项目,鱼嘴电站、紫坪铺电站,都由于各种原因下马。存放在灌县粮食仓库中,原本供应好几万建设大*的,几千万斤粮食暂时闲置了。陈彬和中共灌县县委一班人,果断决策冒着风险,违规动用这批粮食救荒。)

美丽的都江堰市,其中有多少故事?

年大跃进、大办钢铁,灌县抽调很多人力,上山大炼钢铁。实际上炼出来也不叫铁,更说不上是钢,只是一堆堆含铁的混合物。先是敲锣打鼓庆祝,然后堆放一些时候,也就扔到一边去了。

灌县农村缺乏壮劳力,农时错过了收播节气。“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谁为人民鼓与呼?”全县相当部分红薯、稻子烂在了田地里没有及时收获。头年下种第二年收获的小春作物,年栽种时间也晚了。原本11月初就该完成的,到12月初才种完。这直接导致年夏收的小麦、油菜大量减产。

因为公共食堂农民吃不饱,年夏收后;应该秋收稻谷的秧苗,没有及时栽插。田间秧苗出不齐生长受影响,年的秋收受损也减产。再加上年的大洪水,至此饥荒已不可避免地发生。

面对残酷的现实,陈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决定顶住压力,千方计解决农民口粮问题。“我们头上的‘乌纱帽’要不要也无所谓,不把农民群众吃饭问题解决好,我们问心有愧啊!”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想要解决农民的口粮问题,县委、县府领导和基层干部万分焦急费尽心思。

当时鱼嘴、紫坪铺等电站上马,从各地调来大批工人和农民工,最多时有近10万人施工。粮、油、肉、副食等,部分由外地支援,集中在灌县保障供应。年鱼嘴、紫坪铺,两个电站工地开始下马。这就给陈彬为首的灌县县委一班人,提供了有粮食的机会。把这减缩人员结余下的工人、农民工供应粮,用于农村公共食堂解决饥荒。

决策此事的这一夜,陈彬在寒风中彻夜未眠。耿耿长夜饥饿和焦灼一起,在啃噬着他的肉体、他的心。但他不敢睡、不能睡、也睡不着。早一天向灌县人放粮,就将挽救多少濒于死亡的城乡群众!但那是国家的库存,县上没有权力动用!寒夜里他的手边上只有一盅,炒盐调的开水他不时抿一口。与其说在抵御咬噬他肠胃的饥饿,不如说借以缓缓烧灼他心田的火。

县委书记用炒盐泡开水喝,这已经证明粮食困难到什么程度?这时段上面出台,保护县一级领导的*策。县委书记和普通干部一样,每人每月19斤定量,支援灾区1斤,实际18斤粮食之外。县委书记能有5斤次等粮食。如碎米子、有些变质的挂面、或者*豆等。

更令人痛心的是城关的孩子们,几乎每个人手上都提着一只,拴铁丝的玻璃瓶。里面装些盐水,再泡上点蔬菜;教室里上课,瓶子就挂在课桌边;孩子们上学放学,瓶子都提在手上。城关电影院如果放映儿童场电影?那么电影院内外,大街上都是,提瓶子的孩子们!那情形比武打影视剧中,丐帮们的样子还凄凉。

在抗日战争期间,陈彬在离石担任区长多年。根据地*府的主要职责,除了对敌武装斗外,就是为自己部队筹粮。他们与日伪争夺粮食,保卫麦收、保卫群众。根据地的干部就是粮食干部,粮食就是命根子,部队和老百姓哪一天能离开粮食?

那么困难的战争年代,根据地*民都坚持过来了,眼下遇到的困难也一定会克服。什么事会有一个过程,要一定的时间,但民以食为天时间不等人。

采用非常规的办法,向群众“开仓放粮”,的确是个选项。而且是当时唯一的选项,领导个人要承担极大的风险。陈彬心如火燎,此时要缓解民众的饥饿惟有粮食。这粮食眼前倒不是没有!鱼嘴、紫坪铺两个水电站下马,原本供应3万多工人和农民工的,几千万斤粮食,都存放在灌县的粮食仓库中。但是敢动吗?那是国家的库存。太平官好当,一切都听命于上级,照章办事就行了。但从年残酷的现实出发,这个太平官看来是当不成了。

一边是*的纪律,国家*策;一边是群众的利益,人民生命。本应是保障和目标的关系,如今却在特殊条件下;变成了一对矛盾,尖锐地摆在陈彬面前。两相权衡陈彬心灵深处,那种为人民的朴素感情最终占了上风。不管怎样讲,总不能让灌县群众,守着粮仓饿死!他心想豁出去了,就是为此自已个人付出代价也在所不惜。

战争年代领导一个区,区长得经常自己决策。因为那时环境也不允许你,向上级请示一下研究研究,险恶的对敌斗争,一次不注意就掉脑袋了。陈彬长期形成的独立自主,自我决断的性格终于占了上风。

半城江水半城山的都江堰市图片

这天夜晚的一瞬间,他作出了也许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向群众开仓放粮”!他无法预测,在作出了这个决定并实施后,等待他的将是什么。但是十分清楚的是,他的决定将挽救很多人的性命。因为擅自动用国家粮食库存,属于“严重违纪”。一旦追究下来,轻则是*纪处分,如果重处就是坐牢!为了群众自己没有什么,这时陈彬的心情反而轻松下来了。

县常委会讨论此事,由于粮食调拨*策性强风险大,会上意见并不统一。鉴于灌县城乡,已经发生饿死人的紧急情况!陈彬说:“同志们,我们的眼睛要往下看!但有的人是往上看的,对群众生活莫不关心。我们首先应当照顾,灌县三十多万城乡人民的生活。”

“解放后人民们翻身生活改善了,但现在又面临困难。我们首先要照顾绝大多数群众的生活,特别是农村人——农民的生活。因为在第一线生产劳动的是他们,农民们活不好来年我们的日子也无法过。

“在粮食问题上不能‘等、靠、要’。等是等不来的,靠上面也要不来粮食。而且困难的又不是我们一个县,向上面要能给我们多少?我们应当主动,自己去解决群众困难,这个矛盾不能上交。同志们救人要紧!如果有什么问题,一切后果我来承担。”

县委常委会研究后,陈彬果断决定采用三个办法,解决当时灌县城乡严重缺粮问题。

一,用鱼嘴、紫坪铺电站下马,近10万工人、农民工离开后,节余的粮食供应灌县城乡。农村公共食堂,原本人均每天粮食6两,增加为每天8两。鼓励群众种瓜种菜,县委向群众提倡,“低标准,瓜菜代”。

这些粮食肯定也不够吃,陈彬自己掌控部分机动粮。他到各公社巡视时,如果见到特别困难的地方,也就3万斤、5万斤地,批给当地公社领导。由他们下发到大队、生产队的公共食堂,集体到附近的粮食仓库领取。

灌县的泰安公社(现青城后山),年全县公社中饿死人最多。当年多人的山乡,剩下不到人!这年县上工作组,进驻泰安清查的时候。发现公社书记办公桌的抽屉里,有陈彬批给3张共10万斤的粮食条子。这些粮食就近在太平(现青城山镇),粮站仓库就能领取。

这位公社书记辩解说,他留下粮食并不是贪污,而想用在年春天搞生产的时候。县委工作组的同志,含着眼泪批评这人。要是他如果能够,把陈书记批的10万斤粮食,及时发放给群众?泰安根本就不会饿死人!

二,鼓励城镇干部职工勤俭节约,将节省下来的粮食、副食品用于支援农村。

三,积极向温江地区争取*策和粮食。

……。

~三年间,灌县将减缩供应人口,结余下的粮食。连续三年在春节前,发一些到城乡群众本人手中。县委规定必须保证城乡群众,在县委决定的第二天一旱;就可以在灌县志诚仓库,凭粮食本本领到粮。

都江堰市神仙都会,云遮雾绕图片

年发出的救命粮,就有多万斤。整个年,灌县县委向城镇居民;以加价米的形式,4次发放救济粮。笔者这时9~10岁,清楚地记得3次3斤;一次5斤,合计每人14斤。

当时中熟米(其时米分三级,另有下熟、上熟米)每斤0.元,加价2~3分钱,每斤共1角多人民币。此举对县人度过难关,有着重要作用。之后城关街道、学校,就没有提玻璃瓶的孩子了。

年共转配农村粮食16OO万斤。三年间共配给全县城乡粮食多万斤。全灌县30多万人,平均每人约斤!

都江堰市旅游胜地,游人如织图片

多万斤粮食今天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在那几年困难时期。对每天只有几两口粮,间或还有断顿的农民来说。每人能分到几十斤、斤粮食,不知救活了多少人?这就是救命粮。应该说中共灌县县委在粮食问题上,处理方式果断决策正确,使灌县少死了几万人。

明知天下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足显其更加难能可贵。我们不应该忘记,当年中共灌县县委,开仓放粮救活几万人性命。县委书记陈彬后来,牺牲了自己*治生命,但他的事迹应名垂青史!(探许)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gfangzixun.com/afhhy/365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