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区一麦一豆的种植模式,致使大豆产量提升困难,亩产在公斤上下徘徊,也是农民愿意种玉米,不愿种大豆的原因。产量不高的原因是什么呢?从生产实际分析来看,主要是一些种植习惯不科学,限制了大豆自身的高产潜能。所以要提高大豆产量,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种植习惯,运用科学的种植措施。
一、改“一麦一豆”为合理轮作、间作与套种
合理轮作是大豆高产的基础,大豆最忌连作。连作大豆表现为植株矮小,根瘤少,生长迟缓,病虫严重。土壤磷钾元素消耗过分,大豆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对自身根系有*害作用,种植大豆最好前茬是非豆科作物。所以在种植上必须改变过去麦茬豆,豆茬麦的老习惯。改为油菜一大豆一小麦一夏红薯(或夏玉米)的轮作方式。也可以小麦一大豆一油菜一夏红薯(或夏玉米)等模式种植。
另外发展大豆套种红薯,大豆套种玉米,大豆与芝麻混种等方式。
二、改板茬下种灭茬旋耕下种
夏大豆播种处于麦收夏种季节,时间非常短,抢收抢种农活忙不开,但播种又要“夏争时”。所以农民将小麦割掉直接板茬下种,致使土壤板结不疏松,影响根系扩展。为了改变这种传统种植方式,在小麦收掉后立即旋耕,深度在15~20㎝,耕后立即播种。这样做除了疏松土壤,利于根系生长外,还利于苗前除草、中耕、追肥等管理措施进行。采用这种方法,可在不增加其它投入的基础上,增加10%左右的产量,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措施。
三、改白茬下种为种肥同播
上面已经说过由于抢收抢种时间紧迫,没有施底肥的时间,所以都是白茬下种,不施底肥,致使幼苗生长养分不足,从幼苗开始,植株生长处于养分不足状态,因养分不足引起产量上不去。为改变这种不良的做法,采用种肥同播法。就是种子与所需肥料同时播下,方法有两种,一是采用种肥同播一体机播种。二是采用一般播种机,先播肥料,再错开播种沟播大豆种子。一般采用复合肥,每亩用量30~40公斤。也可采用微量元素拌种,防止大豆微量元素的缺乏。方法是用钼酸铵5克,加水克拌种5公斤,晾干后播种。
四、改稀植为合理密植
农民有“稠豆稀麦两季不得”的传统经验,抱定大豆不能种密,以稀植为好,不问品种的类别与特性,以播量不高为好,致使每亩总株数不足,而不能提高产量。所以,要提高产量,就要协调群体与个体矛盾,在保证有足够株数的前提下,发挥个体的生产潜力。一般有限结荚习性的品种要保证每亩在1.3~2.1万株左右,不能少于下限。无限结荚习性的每亩1.1~1.2万株左右。
五、改不追肥为分期肥追肥
大部分农民认为,大豆是接茬作物不需追肥,收多收少在天,不管不问不追肥。由于这耕作习惯,限制了产量的提升。为了进一步提高产量,就应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进行看苗分期追肥,一般在开花结荚期,每亩条施或打洞施尿素5~10公斤,主要补充氮肥不足。也可在花荚期叶面喷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1%尿素水溶液。或者硼砂0.2~0.3%水溶液,连喷2次,间隔期7~10天。
总之,大豆要高产就必须在科学种植上下功夫,以上几点为突出要做好的措施,当然还有其它措施也不能少,如中耕、间苗、浇水等措施也不能忽视,只有精心管理才能夺取大豆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