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小麦时,是免耕好还是传统耕作好?你们认为两者哪一个更好?
当小麦开始生长时,小麦在我国粮食市场上占有较高的地位,基本与水稻齐名。因此,我们的农民除了在种稻子的时候要多花心思,到小麦的时候也不能忽略,一定要想方设法把小麦种好才行。总之,一年小麦、水稻是农民的经济来源,这两种经济作物绝对不会出问题。
为增加小麦的产量,许多人都在研究如何种植小麦。以前种小麦,多数人深耕细作,给土壤不停地松土,为小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但近几年来有人发明了小麦免耕种植技术,一经推出就受到农民的推崇。由于免耕栽培技术使农民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无需不断地在田间地头进行耕作。
难道这种免耕栽培技术真有那么好吗?真能取代传统深耕细作技术吗?这个问题并没有在广大群众中引起重视,今天就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
一、什么叫做免耕栽培技术
自由耕种技术源于美国,而非我国发明的技术。针对土壤侵蚀的现状,美国科学家们已经研究出了保护土壤的方法:免耕种植技术。这项技术的核心是保护原来的耕作层不被破坏,人们在种植作物时不破坏土壤。因此,在种植作物时,农民可以减少他们的耕作面积,直接将种子撒入地里。
这样做有一个好处,田里原有的秸秆不会被破坏,还能留在田里。播完种子后,用机器把种子埋进土里。在施肥时,再用免耕技术重复使用一次,同时肥料也埋入土里。因此,完成了播种过程,并且不会伤害土地。
有的人说:“小麦在生长过程中肯定会长杂草,如果地面都是秸秆,除草的时候该怎么办?”美国科学家在研究免耕技术时,考虑到了这一点。除草方法均为化学除草,无需人工。
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技术确实非常方便。不用人工播种,也不用人工除草,到了收成的季节就要开始收割了。但每个人都知道,世上没有十全十美。无耕作技术看似发达,但实际上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在美国发明这项技术后,所有的可耕地不能百分之百免耕。
有的地区的土地还是按原来的方式耕种,可以预见,这项技术的应用范围也有一定的限制,只能适应局部的土壤。
二、免耕小麦在我国应否采用
这种技术源于美国,那么引进我国后是否进行过试验?试用期是否成功?有许多好奇的朋友。引入我国后,这一技术的确进行了小范围的试验,试验的地点在西北干旱地区。这样培育的小麦,年产量可达.6公斤。与传统的种植方式相比,这种种植方法的收成确实不错。
但单凭这一实验结果,能否证明该技术能够在全国推广应用?我觉得不行。但美国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我国对此技术的研究也不到位。西北部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与其他地区本来就有差异,仅说明该技术适合该地区。对于单个地区,要采用免耕作方式,必须进行相关试验。
并且许多农学家也表明:无人能大面积推广免耕技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大部分农民不了解免耕技术。要全面应用,就需要时间。再次从小麦的生长特性来看,免耕技术容易造成土壤板结,一旦板结,对小麦生长不利。
摘要:
根据上述情况,还是建议大家采用深耕细作的方法种植小麦。这一种小麦种植方法已流传千年,在我国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必须承认,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各种新技术。
但这些新技术并不能替代传统的种植方式,相对于传统的种植方式更具优势。并且要提高小麦的产量,只要保证小麦身上的土壤不会出现板结现象,营养物质充足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