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麦区的夏粮产量在国家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人口增加、城镇化建设、生态退耕、工业发展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耕地面积越来越紧张,小麦种植面积目前已基本达到极限,寻求单产的突破是小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因此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院根据*淮南片麦区生产现状和气象条件,确立了抗病、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育种目标,培育出了新品种“濮麦”,质量和产量得到大幅提升。
“濮麦”配套栽培技术
1适宜生态区域
濮麦适宜*淮南片冬麦区的河南省(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除外)高中肥水灌区,陕西省西安市、渭南市、咸阳市、铜川市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茬种植。
2精耕细作,合理底施
为保证小麦足墒播种,在玉米收获前10d左右监测土壤墒情,如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小于75%,应采用“一水两用”技术为小麦播种人工造墒。秸秆还田时应及早粉碎,有条件的可粉碎2遍。用大型拖拉机将秸秆深耕翻压入土,耕深25cm以上,耙耱压实。在配方施肥的基础上每亩增施尿素5~7kg,以加速秸秆腐解。
3精选种子,适期播种
种子要求纯度≥99%、净度≥98%、发芽率≥85%、水分≤13%。根据当地主要病虫种类,选择种衣剂或拌种剂,如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可选用6%亮穗悬浮种衣剂或咯菌腈(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进行包衣或拌种。
濮麦适宜播期在10月上中旬,每亩基本苗18万左右,宁可晚播也要足墒播种,播种深度4~5cm,行距以21cm为宜。
4预防倒春寒
小麦越冬前,对墒情不足或土壤悬空地块,在日平均气温降到3℃左右时及时浇越冬水。近年来*淮南片地区3月上旬至4月中旬经常出现“倒春寒”现象,在此期间要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