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麦价震荡运行,日思夜想的大涨没出现,恐慌焦虑的大跌同样没出现。
通过近整月时间的高位波动,部分摇摆不定的持粮主体选择高位套现,还有部分坚挺的看涨。
无论选择何种策略,只要能卖出符合心理预期的价格,都是理想的价格,别太盲目过度追高。
因此,面对阶段性的行情,保持谨慎理智是美德,但是,横盘休整期,能坚定价值判断,并坚持底线,更值得称赞。
27日,麦价摆脱连日的涨跌互现,出现大范围上涨行情,较周初已涨出0.元,28日调涨的信息还在持续。
接下来,分别由麦价窄幅波动、储备麦加速轮出、饲用优势减弱和托市价格上涨来锚定麦市的过去和未来。
麦价缓幅波动9月,国内麦价缓幅浮动,整体的价格范围1.52-1.5元,波幅0.1-0.2,类似的运行情况6-8月同样上演。
根据国内制粉企业收购均价折线图,能清楚看到虽然麦价涨跌频繁,但并没有脱离1.5元价格轨道。
期间有高价调低的,安阳中粮由1.54跌到1.跌幅0.元,有低价涨高的,周口五得利由1.46涨到1.涨幅0.。
过程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购销双方僵持,价格涨跌两难,购销双方都坚定觉得自己能拥有行情的控制权,能决定麦价的发展趋势。
实际上,大涨后的震荡休整期,购销的双方都无法掌握真正的话语权,涨价跌价无非是基于原粮库存和制粉需求的阶段性策略。
就目前市场,通过8月大涨,制粉企业涨价心态疲软,企稳观望心态浓厚,而贸易商犹豫不决,售粮态度分化,既有高位套现保守派,还有惜售看涨激进派。
但无论是谁,都没能成为真正的优势方,国内麦市购销两方都在期盼新的利好,如政策调控、调价情绪的酝酿、供应趋紧等能使麦价出现压倒般倾斜的因素。
储备麦加速轮出近日,各级别的储备粮轮入采购接近尾声,数量减小,节奏减缓,轮出销售数量增大,节奏加快,储备库有意向需求市场投放更大量的小麦。
据统计,9月8日当周中储粮计划采购吨小麦,22日当周计划采购量只有吨,跌幅吨,较8月4日当周跌去吨,28日当周计划采购吨,跌幅吨;
8日当周中储粮计划销售吨小麦,22日当周计划销售吨,增幅吨,较8月4日当周增加吨,28日当周计划销售吨,跌幅吨,跌幅考虑是因成交收窄和放假引起。
由拍卖底价和成交情况来看,计算成本后,拍卖底价和市场呈持平状态,且由于小麦价格偏弱运行,部分标的调低拍卖底价。
河北石家庄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销售年产一等白麦,12日起拍价全部流拍,26日调低拍卖底价80至,结果还是全部流拍。
莒县粮食收储管理中心,销售年产江苏麦,4日拍卖底价全部流拍,14日调低拍卖底价至全部成交,成交价00-。
小麦饲用优势减弱新玉米陆续上市,丰产预期强烈、贸易商谨慎观望、新陈并轨的大背景中,玉米价格大幅下跌,麦价高位坚挺,致使小麦饲用优势减弱。
由山东区域内玉米-小麦价差折线图能看到,8月1日前玉米价格较麦价高,过了1日玉米价格逐渐低于麦价,27日的价差是-,较月初下降,较8月初下降2。
正常情况,玉米-小麦价差进入-范围就能激发饲企的替代意愿,价差越是收窄,优势就越低,企业替代意愿弱,能进入饲用的量越有限。
除了玉米端,前期拍卖的超千万吨超期定向稻谷流入市场,进口玉米和谷物到港,都更具饲用优势,这些共同构筑小麦退出饲用渠道的强大压力。
该转变意味着小麦逐渐淡出饲用渠道,消费端的支撑不再是粉企和饲企双轮驱动,而是粉企主导的独轮驱动,没有饲企搅局,定价权将交由制粉企业掌握,购销僵持局面或能破局。
小麦托市价格上调9月27日,国家相关部门公布了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三等小麦收购最低价格每50公斤元,即1.18元每斤,由2年的元/吨涨到元/吨,涨幅20元/吨。
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的公布,能有效引导基层农民合理种植,保障农民权益,能促使小麦稳产高产提质,充分体现出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
按照当下的小麦行情分析,最低收购价消息对价格的影响弱,选择小麦种植前公布目的昭然若揭,就是提振种植端种植的底气和信心。
即使到24年,麦价的涨跌还是市场调节为主,政策调节为辅,只有市场价格较托市价格低时,最低收购价政策才会启动生效,因为最低收购价格并不是市场价格,而是市场价格过低时的托底保护价格。
整体来看,近期,国内小麦市场中供需关系的拉涨因素动能有限,基本面平平无奇,就算出现阶段性大范围上涨行情,持续的时间都很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