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孙眉)截至5月28日,全国已收获冬小麦面积万亩,日机收面积万亩,四川麦收进入尾声,湖北进度过八成,河南、安徽进入集中收获期、进度过一成,江苏、陕西、山西等省陆续开镰,标志着全国“三夏”大规模小麦机收全面展开。那么,丰收后的小麦秸秆如何科学还田,还田地块该如何科学管理呢?近日,农业农村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专家组、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联合发布年“三夏”*淮海地区小麦秸秆科学还田指导意见。
一、小麦秸秆机械化粉碎作业
夏收时温度适宜,及时粉碎还田有利于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利用及营养元素的释放,可为后茬作物提供及时有效的养分。还田时病虫害较严重的地块,秸秆须收集离田并无害化处置,避免因秸秆本身携带病菌导致的下茬农作物病害。
机具选择与使用:为节约成本、不误农时,建议选用全喂入式纵轴流小麦联合收割机,加装后置式秸秆粉碎抛撒还田装置,低留茬收割小麦的同时将秸秆就地粉碎,均匀抛撒在整个作业地表并形成覆盖。
作业要求:为合理调节切割装置,刀片间距调整为8-9cm,秸秆粉碎长度≤10cm、成撕裂状,平均留茬高度≤10cm;通过加装均匀抛撒装置板控制秸秆抛撒力度、方向和范围,提高均匀度,抛撒宽度能够达到1-2.5m,覆盖整个收获作业幅宽,抛撒不均匀率≤20%。粉碎长度合格率≥95%,漏切率≤1.5%。
二、后茬作物种植
科学做好麦秸粉碎后的还田工作,能够确保后茬作物及时种植。
小麦-玉米轮作地块:直接免耕或旋耕后播种玉米。免耕播种,为防止玉米倒伏,小麦秸秆还田后一般采用免耕直播进行下茬玉米播种。小麦秸秆还田后,墒情合适可立即直播,墒情不足应先播种后灌溉。旋耕播种,一般在正常土壤墒情条件下,秸秆还田后选用65马力以上拖拉机匹配相应幅宽的框架式或高变速箱旋耕机进行旋耕作业,表土处理深度为10-15cm。机具应根据田块的具体形状确定作业路线,应尽量避免或减少重耕、漏耕及小角度转弯次数。旋耕作业一般进行两遍,第一遍宜慢,第二遍速度可稍快,两遍作业应纵横向交叉进行。旋耕前撒施复合肥,旋耕后整实再播种镇压,避免悬空跑墒造成吊苗死苗,越早播种越好,墒情不足也可先播种后灌溉。也可选择苗带旋耕施肥播种一体机在麦茬地联合作业。
小麦-水稻轮作地块:旋耕、平整后进行水稻插秧。麦秸粉碎后,采用撒肥机施用基肥。旱耕水整,在正常土壤墒情条件下,使用65马力以上拖拉机配置相应幅宽的旋耕机或反旋灭茬旋耕机进行旱耕深旋作业,深度一般为12-15cm,也可选用犁旋一体复式机作业,犁耕深度16-20cm,在秸秆旋埋作业完成后立即上水浸泡秸秆,待浅水泡田1-3天后,进行起浆平整作业,沉实1-3天后种植水稻。水耕水整。可先上浅水泡田1-3天后,上水深度以3-5cm为宜,使用65马力以上拖拉机配置水田埋茬耕整机进行水整秸秆还田作业,作业深度≥12cm,待平整沉实1-3天后种植水稻。麦秸还田作业时,水层要求田面高处见墩,低处有水,作业不起浪为准。
三、后茬作物管理
要做好麦秸还田地块夏播作物田间管理精准指导,加强肥水调控,促进秸秆腐解,搭好丰产丰收架子。
后茬玉米:种肥同播,基肥施用复合肥。重点